首页 > 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科技服务

加工所科技支撑翁源蚕桑产业发展

时间:2025-07-31 16:59 来源:蚕桑南药与微生物资源加工利用研究室 【字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部署,推动“双百行动”走深走实,加工所“翁源县蚕桑专家工作站”团队扎根翁源,通过系列科技帮扶举措,为当地蚕桑产业注入强劲发展动能,助力这一传统特色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发展

优良品种夯实产业基础

  针对翁源蚕桑产业中存在的家蚕品种单一、茧丝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加工所专家团队立足当地气候与种养条件,筛选出连续多年入选广东省农业主品种粤蚕6号、粤蚕8号进行重点示范推广,其中粤蚕6号为高产优质型品种,粤蚕8号为强健高产型品种。通过新品种示范饲养,显著提高了蚕茧产量,为蚕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为破解传统小蚕共育劳动强度大的痛点,加工所成功选育3对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并联合广东丝源集团有限公司在江尾镇开展小蚕人工饲料育规模化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有效降低了小蚕共育的劳动强度

1-2.jpg

繁种技术,助力提质增效

  针对当地蚕桑经营主体反映的蚕种繁育系数偏低难题,加工所专家团队靶向发力,在翁源县祥和种业有限公司举办蚕种高效繁育技术培训班,培训从原蚕精细化饲养、种茧科学保护到杂交制种关键环节进行全流程详细讲解,吸引技术人员、原蚕户及制种工60余人参训,为优质蚕种繁育筑牢技术根基。在此基础上,专家团队指导祥和公司开展粤蚕8号蚕种高效繁育试验,通过优化繁育环境与技术参数,实现担茧制种量提升20%以上,繁育系数显著提高,从源头破解了优质蚕种供应紧问题,为产业提质增效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3.jpg4.jpg

田间把脉,精准破解难题

  技帮扶不止于培训课堂,加工所专家团队深入翁源县各乡镇的桑园和蚕房,通过实地察看桑树长势、家蚕生长发育状态,为蚕农提供“面对面”技术指导。针对蚕农反映集中的桑树病虫害防治、桑园肥水管理、消毒防病、蔟中环境调控等问题,专家团队逐一 “把脉开方”:制定个性化病虫害防治方案、优化桑园水肥配比、推广蚕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蔟中温湿度调控标准......一系列精准措施及时化解生产风险,确保实用技术真正落地见效,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5-6.jpg

应急服务,筑牢产业防线

  近年来,我省部分蚕区频发家蚕农药中毒事件,成为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隐形威胁”。专家团队在现场服务中加强应对农药中毒的技术指导,并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位于江尾镇新生村的原蚕区突发多批蚕不结茧现象,蚕农损失严重。团队迅速响应,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指导。通过仔细查看病蚕症状和周边环境,初步判定为农药中毒导致丝腺受损。专家们当即采集桑园土壤、桑叶样本带回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样本均含对家蚕具有毒性的某种农药成分。该农药为桑园周边种植区常用农药,可引起丝蛋白合成与分泌受阻。以此检测结果为依据,原蚕区农户在村委的协调下与周边种植户达成共识,将种植区搬迁至远离原蚕区的地块,从源头上阻断农药污染,最大限度减少蚕农损失,保障了传统蚕区的稳定发展。

示范引领,产业前景广阔

  近日,加工所与翁源县真诚意蚕桑专业合作社合作共建的“翁源县家蚕高效饲养示范基地”正式挂牌,该基地以“新品种展示+新技术示范+新模式推广”为核心功能,将集中展示家蚕优良品种与高效饲养技术,通过“看得见、学得来、用得好” 的示范效应,引导农户提升科学养蚕水平。此外,为鼓励更多村民参与蚕桑产业,专家团队深入养蚕专业村龙仙镇石寨村,为养蚕农户免费发放桑园肥料、高效养蚕消毒剂等生产资料,同步开展技术答疑,全方位助力蚕农“多养蚕、养好蚕、多增收”。

8.jpg9.jpg

科技护航产业焕发新机

  翁源县蚕桑产业历史悠久,是当地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工所长期的科技护航下,这一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攀升,逐步形成品种优、技术新、效益好、模式活的发展新格局。目前,翁源已建成4省级标准化蚕桑种养基地,蚕茧产量与质量双提升,带动周边1600余农户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力。

  展望未来,加工所将持续深化与翁源县的蚕桑科技合作,围绕品种改良、技术创新、品牌打造等关键环节加大投入,推动蚕桑产业向“种养+加工+文旅融合方向发展,助力翁源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优质蚕桑产品供应基地,让这一传统产业在乡村振兴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一横路133号    邮编:510640

粤公网安备44010602013764号粤公网安备44010602013764号 粤ICP备16101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