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批预制菜省级地方标准发布
2025年1月13日,由省种植业标委会(GD/TC48)归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质量监测技术研究所(下简称“质标所”)牵头起草的《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DB44/T 2602-2025)、《预制菜术语及分类》(DB44/T 2603-2025)两项地方标准经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正式发布实施。该两项标准的发布标志着预制菜领域的地方标准化工作迈上新台阶,将为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预制菜术语及分类》是首个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明确了预制菜定义和范围后制定发布的地方性标准文件。该文件中预制菜的定义不仅涵盖了主要原料和预加工方式,也明确了其为预包装菜肴产品,并规范了一系列预制菜相关术语:如原料、配料等基本术语;待熟制预制菜等产品术语;搅拌、腌制等加工术语。标准注重清晰性和广泛性,采用原料组成类型、主要原料品种、产品食用方式等多种分类方式,涵盖不同类型的预制菜,如主要原料型预制菜、复合型原料预制菜;肉制品、水产制品、蛋制品、果蔬制品。清晰划分每类预制菜术语的含义和范围,避免预制菜术语的混淆和误解。标准着重参考了“粤菜”相关地方标准,将“煲”“浸”“啫”等粤菜特色烹饪工艺纳入标准内。
《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是全国首个以预制菜为标准化对象制定的包装标识地方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考虑到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因此要求在产品名称上标示“预制菜”或“预制菜肴”,并且要求预制菜产品名称中提及的某种原料或成分应标示该种原料或成分的投料量或其在成品中的含量;标准还要求标注食用/烹饪方法,确保消费者能够按照最佳方式准备食物,从而获得最佳的口感和风味,通过提供详尽的食用和烹饪指导,减少消费者因误解产品信息而产生的投诉,同时提升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
广东省作为粤菜的发源地和预制菜产业的重要集聚地,此次首批省级预制菜地方标准的发布,通过规范预制菜的术语分类和包装标识相关要求,将进一步提升粤菜预制菜的整体品质和形象,增强消费者对粤菜预制菜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对于塑造粤菜特色品牌、规范行业秩序、推动粤菜预制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标准实施后,质标所将积极开展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向企业、消费者和监管部门普及预制菜标准的相关知识。将对已发布的预制菜标准进行实施效果评估,收集各方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标准支撑,推动预制菜产业的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