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勠力同心,环环发力!广东高质量完成土壤三普内业测试化验工作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为进一步摸清我国土壤健康状况,时隔43年,我国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下称“土壤三普”)。
内业测试化验是土壤普查工作的关键环节,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普查成果质量。自2023年下半年全面启动内业测试化验工作以来,设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省土壤普查办”)统筹推动,省级质控实验室认真履行全流程质控与指导职责,全省28家样品制备和检测实验室攻坚克难,连续奋战,于2024年6月完成首轮样品检测,在开展了多轮数据审核、样品复测后,于2024年12月完成全部9.4万多个土壤样品的风干制备、测试化验和质控工作,顺利完成国家年度目标任务。2025年7月,广东土壤三普内业验收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级抽验,标志着广东省土壤三普内业测试化验工作全面完成,为下步普查结果形成铸就“数据基座”。
集中培训,强化本领
保证所有人员持证上岗
“质量是土壤普查的生命线,要保证内业检测质量,质量控制工作十分关键。”原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技术指导组副组长戴文举指出。
广东省负责土壤制样、检测工作的实验室共计28家,涉及的工作人员超2000人。如何标准化、规范化地开展土壤普查工作,提升土壤检测水平,省土壤普查办优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和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作为省级质控实验室,共同承担广东省土壤普查内业测试化验省级质量控制工作。
作为省级质控实验室,首要任务就是做好技术培训与指导。“2022年8月起,省土壤普查办组织省级质控实验室举办了4期理论培训和4期实操培训,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承担任务的实验室积极派出学员来参加培训,共3500余人次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省土壤普查办内业技术组负责人张桥介绍。
培训工作贯穿了整个内业检测过程。检测工作开展前期,为解决实验室分析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土壤样品风干、制备与保存等重点环节和交换性盐、全硫、有效磷等难点指标,主动邀请国家指导专家开展线上集中专项培训。检测中期,针对质控合格率较低的检测指标,省土壤普查办又再次举办了专项提升培训班。
理论培训
技术专家进行检测实操演示
承担任务的全部检测人员参加实操考核
除专家授课外,培训班还邀请检测实验室分享经验。陆金丹是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的检测工程师,负责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工作。该项目的湿筛过程繁琐,操作稳定性差。陆金丹带领团队对湿筛过程涉及的过筛频次和幅度、筛网残留、石粒及植物残体去除等进行了反复验证,解决了土样在湿润过程中大崩解、差异化膨胀等问题,成功实现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组成复现性测定。在培训班上,她分享了团队实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组成复现性测定的成功经验,参训人员受益匪浅。
送技上门,持续护航
切实掌握检测技能
在土壤三普内业检测关键冲刺阶段,针对前期质量控制发现的问题,省土壤普查办组织专家主动靠前服务,2024年2月至3月,对20家承担检测任务的实验室开展检测技术巡回上门指导。
巡回上门指导服务
技术指导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把真本事拿出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在服务工作筹备期间,省土壤普查办向各检测实验室收集了该单位在检测结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省级质控实验室在质控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技术难点、易错点,为各检测实验室单独整理出一份问题清单。”张桥介绍道。
为了有针对性地安排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省级质控实验室还组织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和承担任务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形成专家小组,根据每位专家的技术专长进行细致分工,向各检测实验室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
指导服务要见实效。有别于传统培训模式,指导小组不集中讲课,而是按照检测参数分散到各实验室操作间,与检测员面对面深入交流,从各项细节中帮助检测人员分析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带领检测员开展全过程实操,验证改进成效。对检测流程过长,当日无法验证的参数,采取线上沟通、跟班学习、再次上门等形式,直至解决问题。
技术专家对检测人员进行指导
分工协作,统筹安排
工作进度有序推进
省土壤普查办统筹28家制样/检测实验室和3家省级质控实验室,严格遵照质量控制规范,落实任务进度要求。每一个环节,都安排专人跟进监督质量和进度,并随时为实验室解决困难。样品接收、风干、制备、流转、检测、质控各环节紧密衔接,内业检测流程运行顺畅。
2024年2月,正值土壤样品粗磨任务最重的阶段,各制样实验室都在想方设法加快样品风干制备速度。广东实朴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将1个样品摊开到8个晾样盘,广州汇标检测技术中心冬天在风干室地面铺设地暖线,广州市华测品标检测有限公司为每1个样品架配备1台除湿机,广东建研环境监测股份有限公司每天开展制样评比……大部分实验室两班倒甚至三班倒。靠着全体制样队伍夜以继日的努力与坚持,广东省土壤三普样品制备工作得以按时完成。
为了让制备好的样品尽快进入检测实验室,样品转码流转的及时性十分重要。省级质控实验室成立土壤三普党员先锋队,无论晚上还是周末,只要样品制备实验室提出需求,马上赶往现场,对于质量符合要求的样品,一包即转,尽力避免出现检测实验室等样品开展检测的情形。
党员先锋队带头转码流转
为有序推进内业测试化验工作,承担省土壤普查办日常工作的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建立了微信日结制度,每个任务较重的实验室均单独建立一个微信工作群,群内人员包括任务承担单位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省土壤普查办成员、省级质控实验室专家等。检测实验室每日在群中交流检测进度,遇到问题及时向专家咨询讨论解决,实现“今日事、今日毕”。
土壤内业检测涉及指标较多,任务重、要求高。“我们所组织了83位具有丰富土壤检测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工作团队,并对内业测试工作进行了详细合理的分组,针对不同的土壤测试项目共组建了10个工作小组。”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三普项目负责人林健辉介绍道。此外,研究所内部还实行“一日一统计”、“一周一通报”、“两周一协调”、“一月一评估”的工作制度,让内业检测工作保质保量地进行。
多措并举,从严把关
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无误
开展3期检测能力考核和2轮方法验证;派出质控专家723人次,开展现场质控监督检查和飞行检查190次;抽查6292个样品风干质量和15325个样品制备质量;样品转码100%开盖检查,流转时插入2324份平行样和2048份质控密码样;省级留样抽检比对759个土壤样品……
在省土壤普查办指导下,省级质控实验室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内业测试化验质量。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杜瑞英是内业质控团队的核心人员之一,她每天上班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打开工位上的专用显示屏,仔细检查各土壤三普样品检测实验室的完整制样视频。
杜瑞英在视频检查制样操作规范性
“质控实验室每天会对每个制样工位在线检查,通过视频画面,我们可以看到工作人员制样的具体操作,如果发现他们有不规范的操作,我们会立刻联系其整改。在视频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所制样品的编号和研磨类型,这也便于样品后期的追踪。”杜瑞英介绍道。
“除了开展视频监控,我们每个月还会派出专家团队对各制样、检测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以确保其规范操作,降低返工率。”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姚婷婷指出,本次开展内业质量控制工作,广东省创新性邀请了承担任务实验室的技术负责人作为质控检查专家,开展交叉互检,取长补短,以快速发现并解决内业检测过程中的问题。
内业质控专家王富华是参加过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老土壤人,43年前,大学刚毕业的王富华被分配到黑龙江北安农校教授土壤农化分析课程,带领学生参加了土壤二普的检测化验工作。2022年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质标所退休,2023年在团队接到土壤三普省级内业质控任务后,毅然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王富华现场检查土壤样品制备质量
“从留样抽检比对结果来看,我省内业测试化验质量是有保障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所长王旭介绍,广东省省级留样抽检按照8.93‰比例从检测实验室抽取,检测指标全覆盖,共比对759个样品20522项指标,整体指标合格率达到95.3%。2024年国家留样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当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认真履行好省土壤普查办日常工作,正在集中力量完成国家级抽验整改,接下来,将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快推进普查成果编制,继续强化成果编制质量控制,坚决保质保量完成土壤普查任务。
撰文:王志敏
通讯员:广东省土壤普查办
来源:南方农村报社
原文链接: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08/01/c11574061.html?from=weChatMessage&date=&laye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