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培训强本领,助农“蓄能”促振兴——省农科院专家到梅州开展科技服务
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浪潮中,科技成为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核心动力。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科技助力梅州兴宁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我院专家团队一行到兴宁市龙田镇开展“百千万工程”科技服务。
举办农兽药残留限量规定培训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为提升农产品的整体农业生产管控能力,强化全程质量控制,提高当地农产品品质,做到“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广东省科技特派员罗飞苑、赵洁分别组织对接帮扶的龙田镇、城东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检测人员、农技推广人员、产业生产主体参加了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我院质标所承办的农兽药残留限量规定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农兽药残留限量基础知识、管理要求以及农安法律法规中对违反农兽药残留限量的相关处罚规定等,旨在通过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限量意识。
质标所党支部书记、副研究员黄健祥围绕农兽药残留限量“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等方面内容介绍了农兽药残留限量的基础知识,说明了农兽药使用的规范要求和国家在禁限用农药、禁停用兽药方面的相关规定。农药、兽药的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是指法定允许的食品中药物残留最高浓度。国家制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是判定农产品是否合格的技术指标。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使用禁用药、药残超标都是不允许的。
黄健祥提到,目前我国农兽药残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总数达到13755项,其中农药残留限量10379项、配套检测方法346项;兽药残留限量2615项、配套检测方法415项,基本覆盖主要农产品和批准的农兽药品种,解决了“有药物登记、无残留限量”的历史遗留问题。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经营和监管的标准化水平,增强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证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黄健祥还展示了我国禁限用农药和禁停用兽药名录,强调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决不能使用禁用药。
质标所许开航博士就农兽药残留限量管理要求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解读,包括全覆盖建立生产者名录、严格农药兽药等投入品管理、建立产地准出分类监管制度等等。他介绍了农兽药残留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的使用,应针对重点问题品种、高风险药残项目开展速测工作,做到“用什么 检什么”。表示要聚焦不同品种常检出的禁用药物和易检出超标的常规药物,根据当地种养殖者实际用药情况开展针对性速测,检测合格方能上市。例如,豇豆中的灭蝇胺、倍硫磷,荔枝中吡唑醚菌酯、除虫脲等常规农药较容易超标,应加强检测把关。
许开航提出,解决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加大监管力度是短期见效的超常规措施,从源头解决,最终还需要推进生产方式转型。
农业农村部监管司新农安法宣讲员、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质标所副所长汪敏副研究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对违反农兽药残留限量的相关处罚规定、典型案例等进行授课,根据不同的农安责任主体分类以案说法,强调了“不得使用禁用药”“科学规范使用常规药”这两个核心要义。
汪敏强调,根据新农安法,农产品生产经营中使用禁用药的,货值越大处罚越高,比如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等规模主体至少罚十万元,农户至少罚一千元;使用常规药超标的,货值越大处罚越高,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等规模主体至少罚五万元,农户至少罚五百;严重情形的还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农产品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小事,容不得任何侥幸心理。
举办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管控能力提升培训
品牌强农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兴宁市龙田镇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为助力其打造成更强的农业品牌,我院科技特派员团队前往龙田镇进一步开展专题培训,聚焦该镇水稻、鸽子等优势特色产业,对水稻和鸽子产业主体、种养殖大户及散户近40人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常见及新发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肉鸽绿色养殖关键技术、农业标准与农产品品牌认证等,旨在通过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管控能力和专业技能,为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赋能。
我院植保所袁龙宇副研究员介绍了兴宁市水稻种植常见、新发的9种病虫害以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指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原则是以农业防治、抗性品种为基础,寻求丰产栽培与控制病虫害发生技术的一致性,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大量杀伤自然天敌的农药。
我院动卫所孙敏华研究员表示,鸽产业发展的先天之本是种源,需要重点关注种鸽健康程度、生产性能(胸肉重量、生长速度、产蛋性能)、孵化率、抗病性能;后天之本是吸收,养殖就是要养肠道;效益之本是防治,要做到预防为主,精准治疗;成功之本是管理,管理水平决定养殖成败,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采取种鸽批次化生产模式和鸽舍环境管理。
我院质标所陈岩研究员介绍了农业标准化在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提升农产品品质高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可有效保障消费安全,推进优质农产品供给,助力打造农产品精品品牌。
开展现场调研及技术指导
期间,我院科技特派员团队与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市场信息化股股长吴新刚前往合水镇、永和镇调研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特派员团队详细了解了两地在人员、场地、技术等方面的条件基础和当地产业结构特点。结合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的基本职能,特派员团队对站点建设提出了相关技术建议。
科技特派员团队还与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兴宁市肉鸽协会会长陈伟波、公司管理和技术骨干座谈交流,了解公司现阶段的发展技术需求,结合我院在禽类养殖、疫病防控、标准制修订及品牌打造等方面的优势,对公司技术改造、管理提升等进行了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明确后期将重点在兴宁鸽疫病防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验室设计、疾病诊断、鸽瘟抗体监测等方面)、鸽养殖标准制修订(生产鸽技术操作标准、后备种鸽技术操作标准、青年鸽饲养标准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在鸽养殖人才培养、鸽毛滴虫中药防控研究工作等方面开展合作,科技帮扶“兴宁鸽”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