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 > 要闻中心

【南方+】专家做客“基因强农”讲堂:国产纳米孔测序仪扩展兽医诊断场景

时间:2025-10-11 15:32 来源:南方+ 【字体:

  近日,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主办的“基因强农”310讲堂如期举行。清华大学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白净卫做客现场,带来《全新生化体系对纳米孔测序质量的提升及应用案例》的主题分享。

  据介绍,纳米孔测序技术以其长读长、实时测序和便携性等优势,在基因组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新生化体系的核心改进在于测序酶和接头化学的优化。新一代的测序酶具有更高的过程性和稳定性,能更平稳地引导DNA链通过纳米孔,显著减少了因酶活性不稳定导致的测序错误和读长中断。”白净卫介绍说。

  值得一提的是,优化的接头化学增强了核酸分子与纳米孔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信号更加清晰、稳定。这不仅巩固了纳米孔测序在解决基因组学难题(如复杂组装、结构变异)中的核心地位,也推动了其在临床诊断、疫病检测,现场监测等更广阔领域的实际应用。

  当前,中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平台可以在微生物群研究、物种鉴定、农业育种、生物多样性等应用场景,提供快速、可靠的测序技术支撑。随着齐碳科技在北京发布高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Pinnacle2,国产纳米孔测序迎来了Q20时代。“准确率是测序技术的生命线。齐碳O2体系不仅实现了国产纳米孔测序从‘可用’到‘可靠’的跨越,更使我们具备了与国际领先技术同台竞技的底气。”白净卫说。

  据了解,齐碳纳米孔测序平台在调查耐药基因及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中表现卓越,不仅显著提升研究效率,更有助于深化对动物疫病相关基因组学信息的解析。白净卫看好国产纳米孔测序平台在畜牧行业的应用前景,他认为,该技术能促进养殖业生物安全体系持续升级,为兽医诊断场景拓展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猪蓝耳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的疾病,其病原的基因组结构复杂且存在多种变异情况。纳米孔测序技术具有超长读长的优势,能够轻松跨越复杂的基因组区域,如重复序列和高度保守区域,从而实现对猪蓝耳病病原全基因组的完整、准确测序。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李瑞超教授曾表示,“纳米孔测序技术填补了‘快速检测’与‘精准解析’之间的空白,尤其是国产平台的成熟应用,将大幅降低基层兽医机构的技术使用门槛,未来在耐药菌及病原微生物研究领域潜力巨大。”


记者:杨智明

来源:南方农村报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金颖路20号创新大楼西裙楼1楼    邮编:510640

粤公网安备44010602013764号粤公网安备44010602013764号 粤ICP备16101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