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简介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简介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针对我国水稻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施用、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新型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该技术的主要内容是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
“控肥”是指控制总施氮量和前期施氮量的比例。控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该技术通过控制前期氮肥用量,把叶片含氮量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从而控制其分蘖速度,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二是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
“控苗”是通过控制基蘖肥中的氮肥用量,控制无效分蘖和最高苗数,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目前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苗数太多。按传统技术种植,水稻成穗率在50%左右甚至更低,也就是说,一半的分蘖在中途死亡,对产量没有贡献,成为无效分蘖。无效分蘖发生不仅浪费肥料、导致群体郁蔽、加重病虫害和倒伏风险,还造成分蘖个体之间恶性竞争,也使有效分蘖长得瘦弱。而“三控”施肥技术通过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可促成壮蘖和形成大穗,把成穗率提高到60%以上(相对常规习惯施肥),提高群体质量,实现高产和稳产。
“控病虫”是指通过改进施肥和栽培管理措施,改善水稻群体结构和通透性,使之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的发展,从而达到减轻病虫、减少农药用量的目的。以纹枯病为例,纹枯病的发生与水稻群体指标有密切关系。水稻的苗峰越大,叶色越浓,纹枯病发生就越严重;抽穗期群体透光率越大,纹枯病的发生就越轻。“三控”施肥技术通过控制无效分蘖、降低苗峰,改善群体结构,提高通风透光性,从而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三大优势:一是高产稳产,增产增收。一般增产10%,抗倒性强,稳产性好,平均每亩增收节支180元。二是省肥省药,安全环保。一般节省氮肥20%,环境污染减轻,病虫害减少,可少打农药1~3次。三是操作简便,适应性广。只要按技术规程去做,就可获得稳定的增产增收效果。不同品种、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不同种植方式均可使用,效果稳定。
该技术先后入选农业部主推技术、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广东省最受欢迎的农业主推技术和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推广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粮食高产创建、国家化肥农药两减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先后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江西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一等奖以及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成果第一完成人钟旭华获IFA Norman Borlaug奖。据不完全统计,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浙江等10多个省区应用,累计推广应用 30104.2 万亩,增产稻谷 127.9 亿公斤,节本 118.4 亿。
技术联系人:
钟旭华,13672487408 梁开明,18719135178
水稻成熟期表现:穗大、有效穗增加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