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站介绍
观测站介绍
广东省稻田不同耕作模式碳足迹及固碳效应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设置在广东典型的赤红壤区,开展长期稳定连续观测、试验研究和科技示范,现隶属于广东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所。2022年野外站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拥有350.8亩的试验观测站点以及共建基地160亩,由三个站点组成:
观测站1,白云区试验观测站点,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从九路1号,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113°26'18.34"E,23°23'49.56"N),占地面积272.6亩,距离广州市区仅30公里,距离白云国际机场14公里,南侧紧靠105国道,交通十分便利。拥有固定试验示范基地272.6亩,配套建设喷滴灌、农机、温室等设施,排灌渠道、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拥有田间工作室、样品室等500m2。
广州市白云区试验观测站点
观测站2,广州市天河区试验观测站点,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大丰路7号,项目参与单位试验基地(113°22'43.19"E,23°9'40.57"N),占地面积78.2亩。科研设施条件完善,拥有完善的排灌渠道、机耕道路和防鸟网等基础设施,有齐全的机耕器械、植保器械和小型气象站等设备,建有完善的温室气体采集装置和设备。长期定位试验田附近安装有小型气象站,气象站于2015年安装,实时记录田间气象数据。
广州市天河区试验观测站点
观测站3,惠州市惠阳区试验观测站点,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公益性农业示范基地(114°35'55.28"E,23°3'27.80"N),占地面积160亩,紧靠国道324线和广惠高速公路,镇内惠州平潭机场拥有多条国内航线,陆空交通便利。拥有固定示范基地160亩,其中试验田110亩,大部分安装喷滴灌设施,建设有齐全的机耕器械,植保器械和小型气象站等设备,建成2500m2的温室大棚,排灌渠道、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善。中心拥有办公楼1200m2,实验室600m2。长期定位试验田附近安装有小型气象站,气象站于2016年安装,实时记录田间气象数据。
惠州市惠阳区试验观测站点
三个观测点均是集科研试验、成果转化、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及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现代化基地。野外站一直保持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SCI论文二十余篇。
近年来,野外站各方面的建设都在不断提升,野外观测及实验室仪器设备进一步完善,如配备土壤二氧化碳多通道测定系统,土壤CO2梯度监测系统、植物光谱分析仪碳通量观测系统、多通道TDR土壤监测系统等。人才队伍培养,引进博士人才2名,培养人才8人。
建设目标
围绕粮食安全、耕地质量提升和碳中和三大国家重大需求,以稻田固碳减排为目标,建设成为稻田碳排放规律、周年碳足迹监测与固碳功效、增汇潜力示范与技术支持基地、研制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模型的平台、成为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碳中和科学前沿研究的孵化器,集成野外观测、技术创新、科学示范为一体的综合型科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