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2023年大湾区(广东)农业科技论坛开幕
11月15日,以“集聚湾区农科智慧,合作共享科技创新”为主题的2023年大湾区(广东)农业科技论坛在广州开幕。
来自1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 71个科研院校的知名专家学者近500人参加论坛,探讨全球农业科技创新前沿话题,分享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经验、共享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共话全球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和可持续发展,培育全球农业发展新动能。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在致辞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既有科技创新引领的强大动力,又有集聚人才资源和发挥产业赋能的优势,同时拥有面向东南亚国家合作的区位优势。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发挥大湾区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通过构建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科企融合发展、联合申报科研项目、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打造包括“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FAO-CAAS创新平台”等在内的多双边开放共享合作平台,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级巡视员窦鹏辉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云集了来自欧洲、美洲、“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及来自大湾区的高校、农科院及科技型龙头企业等近500位农业科技领域嘉宾,充分体现了大湾区的全球吸引力、引领力和影响力。希望通过大湾区农业科技论坛和海外农业交流大会等平台,不断深化大湾区与世界以及大湾区内部的农业科技合作,共同交流分享科技成果,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开幕式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建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广东分中心、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共建国际籼稻联合研究中心、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国际马铃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站(广州)签约揭牌,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
论坛为期2天,围绕四大方向展开:一是权威解读大湾区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汇聚最新农业科研前沿热点;二是对话国内外农业科技领域专家,分享成果、推进科技合作,共商协同发展新路径;三是聚焦种业创新,围绕动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基因挖掘等生物育种前沿领域深度交流,推动生物育种技术产业化发展;四是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保护性耕作、提高能效、低碳排放,共同探索低碳农业发展方向。论坛现场设置大湾区(广东)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专区,展示最新农业科研成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交流与转化。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交流与技术创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广东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签约,通过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机制,有效赋能农业科技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协同创新,助力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提升。
本次论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