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一所对一村”,省农科院赴韶关廊田镇开展精准结对帮扶
为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组团结对帮扶工作,11月17日,省农科院组队赴韶关乐昌市廊田镇开展“一所对一村”结对帮扶调研活动。
在廊田镇政府,省农科院一行与韶关市、乐昌市及廊田镇政府负责同志、廊田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行座谈交流。韶关市委副书记杨安队、乐昌市委副书记邹有胜表示,希望省农科院继续发挥院地合作和科技支撑优势,推动廊田优质农业资源和产业“走出去”,并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落实我省乡村振兴实施“九大攻坚行动”、产业振兴等方面共同努力,办实事、出成效。
“省农科院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优势,借助‘一所对一村,一村造一品’的模式,为廊田镇产业振兴出谋划策,拓展产业发展方向,打造优势拳头产品,带动全产业链发展,为该镇全面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保障力量。”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廖森泰说。省农科院副院长何秀古表示,省农科院将全力帮助镇委镇政府做好相关工作,保底线,不返贫,拓成果,兴产业,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与会人员的见证下,双方代表共同为省农科院与廊田镇共建的科技特派员之家、农业科技超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揭牌。省农科院依托三大平台建设,将形成村—镇—市—省多级帮扶辐射网络,积极为廊田镇村聚集更多农业科技项目、成果、人才、企业资源。
随后,省农科院一行调研了廊田镇乡村振兴车间建设情况,并分赴廊田镇17个行政村开展调研。廊田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第一产业农业所占比例仍较高,而第二、三产业工业、服务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境内农业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以优质水稻品种为主要作物。香芋、地膜花生、马蹄、辣椒等经济作物种植也发展迅速,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主特色产品系列。
2020年廊田镇种植优质水稻面积41512多亩,调整扩大种植马蹄6000亩、香芋5745亩、辣椒1000亩、地膜花生3000亩、蔬菜4000亩等经济作物,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此前,省农科院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通过一系列实地调研,为廊田镇制定优势主导产业和乡村特色农产品发展计划,并明确镇域一二三产业带发展思路,即聚力打造“一所对一村,一村造一品”夯实种养基础模式的一产特色带、“乡村振兴车间(促进土地流转)”—场地粗加工—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拓宽增值空间的二产集约带、“挖掘乡愁文化,践行乡村振兴”延伸价值链的三产提振带。
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是我省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大创新举措。围绕我省乡村振兴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省农科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四不摘”要求,以各级党组织作为责任主体,发挥党建引领“头雁”效应,建立“一所对一村”等精准长效结对帮扶机制,联动驻镇帮扶工作队,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带、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实施精准帮扶,持续升级打造“科技进千村”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