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6个品种和3项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名单,我院选育的晶两优534(水稻)、晶两优华占(水稻)、陇薯7号(马铃薯)、仙进奉(荔枝)、粤椹大10(桑树)、粤桑11号(桑树)等6个品种和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水稻)、冬瓜减量施肥及“三护”栽培关键技术(蔬菜类)、华南三熟区酸化耕地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资源环境类)等3项技术上榜。“十四五”以来,我院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27个、主推技术14项,涵盖了水稻、水果、蔬菜、蚕桑、资源环境等领域,入选数量占据全省领先地位。
农业农村部指出,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加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积极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引导带动广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高技术到位率,为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多元化食物供给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作为全省农业科研和服务“三农”主力军,近年来,我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化院地企合作,充分发挥我院在优质品种选育及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的优势,连续10年入选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占比超过或接近60%,主推技术超过或接近70%。在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等农业科技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院以在全省建设的地方分院、专家工作站、产业研究院、试验示范基地等院地合作平台为着力点,充分利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技推广服务驿站等,推动科技人员主动下沉服务,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示范展示和指导培训,引导带动广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进村入户到田,不断提高技术入户率到位率,促进了大批优质科技成果走出“深闺”,为提升粮油等主要作物生产能力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介绍
晶两优534(水稻)
该品种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隆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2016-2019通过不同区域的国家级品种审定,2018、2019年通过福建和广西审定,2022年获得农作物植物新品种权。该品种授权隆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应用,优良食味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丰产性突出,平均亩产680公斤左右,比对照增产5%左右,连续多年为全国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之一,2025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
晶两优华占(水稻)
该品种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隆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选育的籼型感温两系杂交水稻品种,2016-2017年通过不同区域的国家级品种审定,2015-2019年通过湖南、江西、海南、广东和广西审定,2018年获得农作物植物新品种授权。该品种授权隆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应用,优良食味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生长势强,丰产性好,平均亩产达到606公斤左右,连续多年为全国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之一,多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
“陇薯7号”马铃薯
该品种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选育、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经过多年的联合筛选和鉴定,于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生长势强,平均株高60厘米,茎叶深绿;中晚熟。块茎椭圆形,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薯块整齐度中等,商品薯率高;品质优,干物质含量高,可用做薯条加工。一般产量2500公斤/亩左右,高产可达5000公斤/亩以上。田间高抗晚疫病,对病毒病和低温也具有较强的田间抗性。
“仙进奉”荔枝
该品种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增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增城新塘农业办公室从自然变异实生单株选育出来的晚熟优质新品种。该品种果色鲜艳,果实皮厚,裂果率低,非常耐贮藏,保鲜期长,味甜、早结、丰产、稳产,亩产可达1000公斤,近年来平均销售价格比糯米糍高3倍以上,种植效益高,成为高端荔枝主打品种,深受荔农和消费者喜爱,近十年全国种植面积超20万亩,连续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
“粤椹大10”桑树
该品种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育成,于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2年通过国家林木良种审定,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品审的果用桑品种,也是目前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果用桑品种。“粤椹大10”果叶两用,鲜果无籽,口感蜜甜,盛果期年产果量1500kg/亩以上,同时产叶量2000kg/亩以上。1年生嫁接苗当年春季种植第2年即可挂果,第3年即可进入丰产期。该品种2024、2025连续两年作为唯一果用桑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
“粤桑11号”桑树
该品种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利用多倍体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而育成,于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粤桑11号”用种子繁育,群体整齐,发条数多,再生能力强,耐剪伐;产叶量高,亩产桑叶3100~4200 kg;叶质优,叶片干物可溶性糖含量7.33%,粗蛋白含量27.2%。该品种适宜于养蚕用、菜用、饲料用等利用,该品种作为唯一叶用桑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
2025年农业主推技术介绍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
该技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发,是针对我国南方水稻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环境污染严重、病虫害和倒伏等突出问题而研发的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主要内容的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该技术高产稳产、节本增收,成功解决了“病虫多”和“易倒伏”这两个最头痛的问题,连续5年(2021-2025)入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连续16年(2010-2025)入选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连续被评为广东最受欢迎的农业主推技术,在广东、广西、江西、海南、浙江等省(自治区)应用,被大规模用于粮食高产创建、超级稻“双增一百”等重大行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作出重大贡献。
冬瓜减量施肥及“三护”栽培关键技术
该技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主持研发,是针对我国南方冬瓜生长发育过程中黄叶、黑心等生理性病害频发、产量品质不稳等产业问题,研发形成的以早期护根、中期护叶、后期护果的高效施肥与配套农艺推动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嫁接壮苗、氮肥减量、钙镁增效。该技术一是通过嫁接换根和促萌抗逆调控进行“护根”,保证植株健壮生长;二是通过有机替代、缓控肥应用和水肥一体化有效降低氮肥等化肥投入13%-40%;三是镁钙调控技术,通过基肥和坐果期及时、科学地补镁补钙,促进叶片持绿、果型饱满、质地紧实,有效预防叶片黄化早衰和果肉黑心劣变;四是集成用深沟高垄、摘除雌雄花、植株调整等农艺措施,预防病虫害发生。通过在植株和果实发育关键阶段的“护根、护叶、护果”三护步骤实现冬瓜“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益”三高效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德钾盐深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与了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该技术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自治区)的冬瓜产区广泛应用。
华南三熟区酸化耕地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
该技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发,针对华南地区酸化耕地土壤改良后易返酸难以根治的问题,研发集成了降活性酸、阻潜性酸以及控酸化因子产生为核心的综合治理技术。该技术涵盖基于新型碱性改良剂中和活性酸,快速将酸性土壤pH提升至适宜作物生长范围之内的“降酸”过程;结合有机物料减缓潜性酸释放,稳定土壤pH值的“阻酸”过程;平衡施肥减轻酸化危害因子产生的“控酸”过程。该技术模式被纳入广东省酸化耕地治理省级和县级实施方案,有效支撑了全省酸化耕地的治理工作,指导台山市、南雄市等11个县市区改良酸化耕地面积超过36万亩,pH提升近0.5个单位。依托该技术在台山市都斛镇打造的酸化耕地治理样板田分别承担了“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暨酸化耕地治理培训会”以及“全国酸化耕地治理现场观摩会”,促进了技术的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