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要闻中心

以“院校所能”精准对接“县域所需” 科技支撑翁源县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时间:2025-04-30 17:02 来源:院办公室 【字体:

  近日,韶关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简报(第113期)刊发了《翁源县以“地方所优”拥抱“院校所长” 深入推进县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文章,将我院科技支撑翁源县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作为科技助力“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广泛宣传。

图片10.png

  “双百行动”实施以来,按照部署要求,我院牵头结对帮扶翁源县,充分发挥农技资源优势,大力推动科技、服务和人才向翁源县域聚集,解决翁源传统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瓶颈,充分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翁源县 2024 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完成 71.28 亿元、增长 6.5%,现代种业全产业链产值超 74 亿元,兰花产业年产值超 30 亿元,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28 个,总量排名全国第二、全省第一,连续三届成功主办广东种业博览会粤北分会。

  一、机制创新,合力强化联结共建“底色”。一是双向奔赴强统筹。我院与翁源县建立结对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和双向奔赴互访交流机制,院领导先后 12 次到翁源实地调研指导,翁源县领导 3 次带队回访交流,促成共建项目 17 项,签订合作协议 12 份,设立科研课题 16 项。二是精准对接提效能。科学研判翁源乡镇农业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创新实施“一所对一镇”和“ 1+N 产业链专家服务团”科技支撑模式,安排 8 个专业研究所分别对接 8 个乡镇,组建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 5 个,123 名科技人员组成 15 个科技服务团队,下沉一线驻点服务 430 余人次、时长超 100 天,实现镇域全覆盖。三是智力支撑优决策。遴选 14 名高级职称专家进入“双百行动”专家智库,联合发布《国兰种植溯源技术规范》《国兰盆花质量分级》及蔬菜品种育苗领域团体标准 7 项,形成产业调研报告 2 份,助力翁源兰花产业标准化发展,为翁源申办 2028 年第 35届中国兰花博览会决策发挥关键作用。

  二、科技赋能,合力提升产业发展“成色”。一是科研共创促育种攻关。先后建立三华李九仙桃研究院、水稻(丝苗米)产业研究院、兰花研究院等,设立“百千万工程”县域创新基地及 7 个专家工作站,引导企业与我院联合推动育种攻关。兰花产业方面,引进品种 1500 多个,推动 10cm 标准兰花种苗繁育周期由 3-5 年缩短至 1-2 年,培育的新品种“金凤凰”斩获第 30 届中国(南靖)兰花博览会特金奖,引领翁源兰花获发明专利 33 项、转化科技成果 65 项,培育能力走在全国前列;蔬菜产业方面,引进铁柱 8 号、白茄等蔬菜新品种 52 个,结合应用先进育苗技术,有效缩短育苗周期 30%-40%,推动粮食和蔬菜亩均种植成本分别下降 25%、30%,产量分别提升 2%、10%,“一降一升”助力农户亩均可增收 1600 元以上。二是项目共推促成果转化。联合申报成果转化项目 7 项,引进全省首座立体式智能化全自动育苗温室,推动“蔬菜优良品种种苗繁育及产业化”入选省种业振兴行动项目,解决粤北区域倒春寒、育苗育秧难等瓶颈问题,育苗效率较传统方式提高 45%以上,种苗成活率达 95%以上,提升优质蔬菜种苗供苗能力至 1 亿株以上。三是基地共建促示范带动。我院与鸿丰、胜龙、绿宝等 10 多家农业企业共建示范基地,通过开展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创制、栽培技术研发以及示范推广,推动三华李、九仙桃降低落果裂果率 15%以上、提高商品果率 10%以上,翁山兰花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基地获评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 展联盟技术示范基地,坝仔胜龙名茶生产基地通过四星“广东生态茶园”认定。

图片11.png

翁源县乡村振兴种苗繁育中心

  三、服务下沉,合力增添惠民富民“亮色”。一是发挥人才优势。组织各领域研究员走进翁源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开办“树标提质项目”科技创新等多期培训班,内容涵盖农业种植技术、畜禽水产养殖技术及乡村产业发展政策解读等,2024 年共培训 650 余人,推动农村乡土人才共享优质农业科技资源,培育省级乡土专家 157 人,全县农技服务覆盖率达 100%。二是发挥资源优势。我院环艺所充分发挥作为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以及广东省兰花协会依托单位的平台资源,成功举办 2024 年广东翁源兰花会,邀请全国 20 个省市 600 多盆精品兰花参展,翁源兰花影响力大幅提升,拉动春节前后翁源兰花总销量同比增长约 25%,总销售额超 5 亿元。三是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园林景观设计团队深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开展技术指导,重点围绕绿美乡村规划、植物配置养护、“美丽庭院”打造等环节提供专业支持,形成乡村绿化美化设计方案 5 份,同时投入资金 20 万元,实施龙仙镇中心村绿美提升示范项目,将蔬菜新品种引进与“ 四小园”建设有机融合,建成兼具农业生产与景观功能的农科特色“ 四小园”,助力乡村绿美建设工作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