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所在桑叶茶品质评价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加工所蚕桑南药与微生物资源加工利用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Food Chemistry-X(中科院农林科学一区TOP,IF=8.2)在线发表了题为“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lligent sensory technologies combined multiple metabolomics in evaluating sensory attributes and health profiles across different grades and varieties of green tea-processed mulberry leaf tea”的学术论文。加工所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加工所硕士研究生林均蕙为论文第一作者,加工所庞道睿副研究员、邹宇晓研究员为论文并列通讯作者。院茶叶所陈若虹博士等专家参与了相关研究工作。
桑叶具有“降三高”、抑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是植物饮料的重要原料。中国中医古籍记载:经霜桑叶生物活性更强,但经霜对桑叶加工食品的生物活性物质变化及营养健康效应的提升缺乏全面解析。本研究以经霜和未经霜桑叶为原料加工成的桑叶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风味物质及次生代谢产物差异。结果表明:经霜桑叶茶多酚类物质,特别是木酚素类物质含量显著提高,可能是提升经霜桑叶生物活性的重要物质基础。
本项目获得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协同创新中心项目(No. XT202225)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chx.2025.10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