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所在切花百合采后的花香品质高效检测和评价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环艺所国际学术期刊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中科院农林科学一区TOP,IF=6.8)发表题为“Postharvest fragrance dynamics of different scented cut lilies Insights from HS–SPME–GC–MS and electronic nose”的研究论文。环艺所为第一完成单位,环艺所周熠玮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环艺所叶远俊副研究员和华南农业大学范燕萍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百合(Lilium spp.)是重要的香型切花,香气是其最关键的观赏性状之一。然而,目前关于切花百合采后香气质量高效检测的报道非常有限。该研究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评估了十个切花百合品种在四个衰老时期的花香变化。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随机森林分析发现挥发性化合物(E)-β-罗勒烯、苯甲酸甲酯、桉叶油醇和电子鼻传感器W2S、W1S、W3S、W2W是区分不同衰老阶段切花百合香气质量的关键因素。其中,W2W传感器与(E)-β-罗勒烯、α-松油烯、α-水芹烯、异松油烯、β-月桂烯、别罗勒烯、甲氧甲酚、波斯菊烯等多个关键挥发性化合物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W3S和W6S传感器分别与惕各酸甲酯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这些传感器可以作为预测对应化合物浓度的潜在标志物,通过监测这些传感器的响应值可以快速检测切花百合花香中的重要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研究结果为切花百合采后香气品质的高效检测提供了潜在的方法。
该研究得到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优秀博士人才引进项目。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ostharvbio.2024.113378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的电子鼻传感器与51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关联分析。(A)PLS回归分析的载荷图。(B)10个电子鼻传感器和51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之间PLS回归系数的层次聚类分析。(C)基于PLSR分析的Jackknife test结果。(D)传感器与VOCs显著相关的网络分析(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