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院所动态 > 科研进展

资环所在不同水稻品种硒积累和分配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时间:2022-06-15 16:33 来源:资环所 【字体:

  近日,资环所土壤与肥料研究室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JCR大类二区)发表题为“Comparation of Se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wo rice (Oryza sativa L.) cultivars with high- and low- Se efficiency as affected by exogenous application of selenit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灌浆过程中硒高、低效水稻品种累积硒的差异特征。资环所易琼博士为第一作者,张木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硒是人类和动物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维持人体免疫系统健康和降低疾病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膳食中适当补充硒是摄入硒的有效途径,稻米是最佳选择之一。但不同水稻品种间硒的积累和分配存在较大差异,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该论文阐明了硒高、低效水稻品种间硒积累与分配的差异机制,为水稻增效富硒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研究表明,水稻茎秆节在将下部硒向地上部转运过程中起到“泵”的作用,高累积水稻茎节拥有更强的硒转运载体蛋白(NRT1.1B),确保能将更多的硒上行运输;灌浆过程中,硒高累积水稻品组织内硒与其它多种类矿质元素同步向籽粒转运过程中拥有更加友好的协同运输关系;硒高效水稻籽粒中硒优先分布在非胚端,进而优化了籽粒硒的存储空间。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农业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cs.2022.103475

图片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