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媒体聚焦

【南方+】不止鲜味,广东蔬菜“土特产”里更有科技“味”!

时间:2023-08-22 09:52 来源:南方+ 【字体:

  爱吃蔬菜的老广都发现了,广府蔬菜变了。原本3月初就鲜少看到的新鲜连州菜心,现在4月份还能吃到。不仅是连州菜心,黑皮冬瓜、大顶苦瓜等蔬菜的口感也更胜以往,风味和营养都“更上一层楼”了。

  “这些都是蔬菜中的特殊成员‘地方品种’,还有一个我们熟知的名字——‘土特产’。”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谢大森表示,地方品种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它具有或品质优良或风味独特等优点,在当前农产品相对过剩且同质化严重的形势下,地方品种以其特有魅力,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同时差异化、特色化产品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据统计,广东蔬菜地方品种接近200种,是全国蔬菜地方品种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固有印象中,土特产都带着一股“土”味,其实不然,每一个发展成区域特色产业的“土特产”背后,都有着浓浓的科技“味”。它们看上去并不起眼,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动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品种杂优化

  持续改良的地方“优等生”

  时方七月,一场雨过后,地里的黑皮冬瓜更加油光黑亮,棚架上的大顶苦瓜愈发碧绿饱满。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朝江望着自己种植的50余亩黑皮冬瓜长势良好,喜上心头。

  冬瓜是夏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三水冬瓜更是“佼佼者”,皮色墨绿、肉白且厚、肉质致密、耐储运,远销至日本、美国、加拿大、东南亚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值得一提的是,佛山三水地区已成功举办13届冬瓜王大赛,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产业大会。“黑妞”便是2020年在冬瓜王大赛中崭露头角的“明星”品种,这一品种在以吴朝江为代表的冬瓜种植户心中享有盛名。该品种在2020年获得了第十六届广州市农业新品种(冬瓜)擂台赛综合性状优胜奖,2023年获中国(广西)-东盟蔬菜新品种大会优秀品种称号。

“黑妞”是针对佛山当地农家种品种退化而改良的产物,在产量、果形、皮色及品质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

“黑妞”是针对佛山当地农家种品种退化而改良的产物,在产量、果形、皮色及品质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研究员刘文睿介绍,“黑妞”是针对佛山当地农家种品种退化而改良的产物,在产量、果形、皮色及品质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佛山地区以前种植的黑皮冬瓜一直是当地农家种,后来,农家种劣势日渐凸显,改良农家种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刘文睿表示,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改良品种需要付出大量精力。而蔬菜所拥有国际上最大的冬瓜相关科技研发团队,从应用基础研究、种质资源保护、资源创制、品种选育到高效绿色栽培,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从刘文睿口中得知,2015年后,往返佛山成为了团队的家常便饭,除了黑皮冬瓜播种、移栽、开花授粉、膨果等关键时期,要去进行生育期、生长势、抗病抗逆性、商品性等调查,在农户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团队也要随时过去解疑。“这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寒来暑往,大家走了无数遍。”路上的风景四时不同,但为农服务的心始终如一。

  雄厚的科研实力“背书”,加之冬瓜团队多年来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为三水冬瓜注入了丰富的科技元素。不仅仅是佛山三水冬瓜,70公里外的江门大顶苦瓜也有科技“芯”。

  在江门,一只大顶苦瓜可以变幻出数十道清热下火的佳肴,不少人慕名前来自讨“苦”吃。作为广东特色蔬菜,大顶苦瓜因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及保健效果好而深受大湾区人民喜爱,每公斤售价能比普通苦瓜高2元以上。而大顶苦瓜的高品质之旅,起源于国内外第一个杂交一代大顶苦瓜品种——翠绿一号。

棚架上的大顶苦瓜碧绿饱满.

棚架上的大顶苦瓜碧绿饱满

  说起大顶苦瓜,蔬菜所副研究员郑晓明似有说不完的故事。“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起,蔬菜所三代人钻研一颗苦瓜,为这个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倾尽心血。”郑晓明介绍,1992年,退休老专家周微波、卓齐勇育成翠绿一号大顶苦瓜,受到各地种植户欢迎,尤其是出口港澳的地区开始全面种植这个品种。“当时,翠绿一号种子供不应求,种子还没收回来,种植户、经销商就打电话过来,纷纷表示要订货留种。”郑晓明觉得,这是对育种者最大的肯定。

  “上世纪90年代末,大顶苦瓜的制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郑晓明介绍,原蔬菜所所长罗少波带领研究团队勇闯难关,开始进行杂交制种关键技术研究,创制了以主蔓座果多、座果节位低的材料作母本,解决了杂交制种过程中去雄难、产量低、种子纯度不够的难题。

  至此,大顶苦瓜杂交一代新品种得到广泛应用。

  但研究从未止步,2000年后,针对大顶苦瓜耐热性差、抗病性差的问题,蔬菜所苦瓜研究团队继续开展育种材料的创制,不断创新早熟、耐热和抗性材料,先后育成翠绿二号、翠绿三号、翠绿六号大顶苦瓜和翠绿八号苦瓜。育成的大顶苦瓜品种越来越多,种植户的日子越来越甜。

  “科研人员从‘土特产’中获得了很多灵感。”谢大森介绍,“地方品种品质好,但是往往存在产量、抗性、稳定性、商品外观等方面的不足,我们通过育种手段将其改良成综合表现更为优异的品种,为“土特产”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除上面提到的品种外,还有产量、品质、抗性与颜值兼具的‘碧玉茄子’、‘客家土椒’,就是由‘盐步秋茄’、‘平远土椒’华丽变身而来。”


  技术升级

  配套栽培技术助力品质“硬核”

  在连州人眼里,菜心是最值得吃货们等待的菜肴。

  多年来,连州菜心品牌远近驰名,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诸多荣誉傍身,是珠江三角洲、港澳市场的抢手货和北运菜的主打产品。然而,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消费需求扩大,连州菜心供货期短、品种纯度低、产品标准混乱、种子价格偏高等问题日益突出。连州菜心想要最大程度发挥品种优势,就要育成杂交种。

  在过去的7-8年,蔬菜所种质资源研究室主任、广东省叶菜产业创新团队蔬菜遗传育种岗位专家李桂花团队一直致力于培育杂交连州菜心,她介绍,杂交菜心的培育需要经过多年多代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育、地方品种的提纯复壮、不同类型杂交组合的选配、筛选品质上乘不同熟性的品种。功夫不负有心人,新培育的粤薹系列杂交菜心可以实现早、中、晚熟的配套种植,使连州菜心的上市时间从每年10月下旬到次年2月延长为每年9月下旬到次年3月底,有效防止连州菜心集中上市带来的“菜贱伤农”。

  在延长货架期的同时,菜心品质依旧“硬核”。

刚采摘的连州菜心青翠欲滴。

刚采摘的连州菜心青翠欲滴

  连州市深水洞村菜心种植户刘志鹏是粤薹系列品种的“忠实粉丝”,自家承包的100亩地都在种植这个品种。谈及这个品种带来的变化,刘志鹏脸上挂满了笑容,他介绍,岭南春早,春节过后经常阴雨连绵,常规菜心品质会大打折扣,“但粤薹系列品种几乎不受影响,3-4月份采收的时候依旧清甜可口。”

  品种是基石,配套耦合的栽培技术是连州菜心高品质发展中当之无愧的“功臣”。

  近年,蔬菜所集成标准化栽培技术,针对性地建立了粤薹系列品种品质强化和标准化种植基地进行示范推广,有效提升了连州菜心标准化种植技术水平,达到减肥减药和节本增收的效果。“我们同步在连州市田兴家庭农场做了小范围试验,农场老板最开始只愿意拿出几亩地试试,发现效果很不错才开始扩大面积,去年这套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农场的500-600亩地上。”李桂花说。

  经测算,使用该套技术可节肥省药15%、增产15%、增收10%。“在减量平衡施肥基础上进一步合理应用氢肥、肌醇和几种生物菌剂等新型功能物质,还可提高菜心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含量13-43%,显著提升产品品质”,蔬菜所的蔬菜栽培与智慧农业研究室主任张白鸽继续说,“除了菜心,我们的‘春季冬瓜化肥减量关键技术’,也在提质增效上效果显著”。

一片绿油油的连州菜心长势喜人。

一片绿油油的连州菜心长势喜人

  张白鸽指出,该技术通过“护根、护叶、护果”三护步骤,降低化肥、农药用量的同时,有效预防冬瓜生产过程中的黄叶病、黑心病等产业难题。应用该综合技术体系能提高冬瓜产量12%以上,降低化肥用量13%-40%,减少农药用量30%-50%,增产增收的同时,有效降低商品农药残留,减少土壤压力。

  据悉,2023年,“春季冬瓜化肥减量关键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还在2021-2023年连续3年入选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为了推广技术,张白鸽和团队师生常年奔走在田间一线,是种植户的知心“朋友”。期间,张白鸽对顺德黄龙村的一位冬瓜种植户印象深刻。当时,技术人员已经上门帮老人家装好了水肥一体化设备,讲解了技术使用相关知识,但老人家始终坚信传统的施肥方式就是最好的,一直不愿意使用新设备、新技术。“刚开始冬瓜缓苗特别慢,在降雨之后弱苗、死苗很多。我们没办法,就只能频繁往返基地,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过了一段时间,看着瓜苗健壮起来,老人家也终于认可新设备、新技术。”张白鸽说,这样的事在推广一线时常发生。

  “这项栽培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良和进步中,今年6月的新技术研发和种植试验中,我们引入了系列生物菌剂,旨在提高植株抗性,减肥增效基础上提高果实品质。”张白鸽表示,团队师生也在不断研发新的蔬菜栽培技术,每年都会举办6-7场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流培训,将有效的新技术及时送到田头,让种植户少走弯路,增产增收,就是大家最大的心愿。

  目前,张白鸽团队正进一步以提升风味和营养品质为目标,重点研究目标品质与施肥和环境互作机制及其调控途径,定制各种蔬菜的高品质蔬菜施肥策略,形成高品质蔬菜标准化施肥方案和综合栽培技术体系。这项研究对稳定生产高品质蔬菜和发挥“土特产”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内在品质标准

  为农产品品牌注入科技“芯”

  步入新时代,人们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从“消费产品”转向“消费品牌”。

  但近年,市面上的蔬菜品质参差不齐,甚至很多普通蔬菜打着地标产品的招牌售卖,“李鬼”替“李逵”的现象层出不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应用基础研究室研究员钟玉娟指出,建立蔬菜品质评价指标和质量标准,约束市场乱象,刻不容缓。

  以连州菜心为例。作为清远市政府重点打造的“5大百亿产业”之一,擦亮连州菜心金招牌,保障高品质连州菜心的稳定供应,对产业的持续发展壮大至关重要。但何为连州菜心?仅凭种植区域和外观标准并不能科学定义它。

  “环境加品种造就了连州菜心的独特风味品质,但大家只知道它好吃,却不知道好吃在哪里?”在钟玉娟看来,蔬菜风味品质量化评价需要长期的大量数据支撑。只有通过对不同品种和种植地区的大量风味、营养代谢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挖掘连州菜心品种及连州地区种植的特有风味物质,建立连州菜心品质评价指标和质量标准。

  科学数据支撑连州菜心优质品牌打造。依托蔬菜所专业的品质分析平台和研究基础,钟玉娟团队取了200余个菜心品种进行风味相关物质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连州菜心的可溶性固形物、糖含量、鲜甜味氨基酸等指标会比其它品种高,吃起来会更加鲜甜。

  接下来,钟玉娟希望,可以在数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连州菜心品质评价指标和质量标准,用科学数据来证明连州菜心好吃在哪里。“希望相关标准不需要高端仪器就可以进行检测,实现种植户、经销商在田间地头能随时鉴定相关成分的含量。”钟玉娟坦言,为了让市民吃到放心、正宗的连州菜心,蔬菜所利用4年积累的研究数据,跟相关企业合作建立连州菜心特点二维码,相当于给每一份连州菜心打印了一个“身份证”,把连州菜心的特点信息放在上面,数据化支撑连州菜心的品牌。

  钟玉娟团队的目标是,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完善,建立全面的蔬菜资源、品种、产地品质数据库和评价技术体系,让“高品质”有数据支持、有科学标准,以此赋能更多的“土特产”形成高质量的品牌。

  据悉,近年来蔬菜所先后为连州菜心、增城“迟菜心”、乐昌张溪芋头、高明“合水粉葛”、花都“炭步芋头” 、惠州“梅菜”、江西东乡“红芽芋” 、新丰黄礤镇“佛手瓜”、怀集“六十日黄菜”等10余个蔬菜专业镇(或村)提供技术支持,开展蔬菜地方品种提纯复壮、挖掘风味物质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等系列工作,大大推进了地方“土特产”品牌建设和产业规模化发展。谈起蔬菜“土特产”的发展,谢大森信心满满:“‘土特产’的产业链条可以延伸得更长,产品加工、乡土产品研发,甚至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的融合,都有很大的前景。蔬菜是经济作物,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将持续努力,为全面乡村振兴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强大的科技动能。”

  广东四季无闲田,勤劳质朴的广府人四时忙碌,正将一筐筐高品质的新鲜蔬菜从田间运往餐桌,以飨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