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媒体聚焦

【南方杂志】代表通道来了!9位省人大代表带来哪些“金点子”?

时间:2023-01-19 09:07 来源:南方杂志 【字体:

  1月14日上午8点,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代表通道”集体采访。

  来自基层一线代表的9位省人大代表直面镜头,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制造业转型升级、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湾区建设、县域振兴、文化强省、绿美广东等话题建言献策,传递民情民意,连通国计民生。

锚定“全球领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深圳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推动深圳科技创新实现大跨越、取得新突破。2022年以来,深圳着力打造“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提出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作为先行示范区、创新之城,深圳应该如何答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考题?省人大代表、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源浩建议深圳将坐标放置到世界版图,锚定“全球领先”:一是打造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发挥制造业产业链优势,二是不断加强制造业全链条核心底层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三是狠抓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四是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的“第二曲线”。


让科技创新的成果和市场需求深入结合

图片

  在美丽的东莞松山湖畔,坐落着我国的“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它是开展前沿学科和高新技术研究的先进大型实验平台,运行以来已经取得了多项重要科学成果。前不久,由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和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共同建设的工程材料中子衍射谱仪成功出束,引起社会关注。

  如何让科技创新的成果和市场需求深入结合?省人大代表、东莞材料基因研究院院长张书彦认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广东用科技创新更好赋能制造业当家的关键。她希望推动政府政策引导,依托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成立专属领域的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强化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打造专属领域的前沿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集聚核心技术领域人才,搭建产研对接桥梁,有效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


  架起基层群众与国家立法机关之间的“桥梁”

图片

  省人大代表、江门市江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余志坚在“代表通道”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江门市江海区江翠社区有一支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队伍。他们在平时聚在小公园喝茶聊天,对于立法、政策等进行评议。有一次在讨论《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时候,义务收集员麦棠对征求意见稿第9项条款关于“律师执业期间因为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正在服刑,司法行政机关要收回其执业证书,刑满后予以返还”提出建议,他的意见有法理依据、很接地气,省人大常委会非常重视并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余志坚动情地说,立法联系点就是通过这些活动架起群众与立法机关沟通的“桥梁”,也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存在,感受到人民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摆设的,而是真正能够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坚持制造业当家,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

图片

  广东一直以来都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制造业是我们赖以发展起来的关键。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指出,突出制造业当家,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以实体经济为主、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总商会副会长、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蒋伟楷结合从业经历认为,解决关键卡脖子的环节,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关键,企业是主攻手。他带来三方面建议:一是要提高制造业自主研发能力,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推动产业链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引领行业发展;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制造业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全面合作;三是加强制造业企业品牌建设,形成自主品牌,以品牌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大湾区医药产业发展,推动大湾区建设

图片

  珠海和中山唇齿相依,中山坦洲约70%的面积嵌入珠海,每天两地跑通勤的有20多万人,但两市之间的跨界道路却存在一些断头路、断头桥问题,拥堵严重,下雨必迟到。在省人大代表,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科学家侯雪梅的建议下,两年间,10条路打通了6条,推动了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建设。

  作为一名扎根珠海的医药科研人员,侯雪梅始终关心珠海建设。她注意到省人大常委会最近通过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其中明确提出在合作区建设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侯雪梅表示,将持续关注合作区的平台建设,一方面通过代表建议的方式推动一些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会带领我的团队一如既往为大湾区医药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推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图片

  去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意味着调整后的工作目标确立为“保健康、防重症”,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凸显。广东区域、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粤东西北地区医疗建设较薄弱,多数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基层群众的就医和健康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对于农村居民的健康服务,如何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并打通市、县两级转诊机制?省人大代表,省第二人民医院(省卫生应急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红梅带来三方面建设:一要高度重视村医这一群体,提升村医对病情的初步诊断、评估能力;二是要高度重视畅通转诊渠道,上级医院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会诊、指导,基层医院解决不了的,应及时转诊到上级三甲医院;三是要高度重视与基层医疗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建设,利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加强医疗系统间的互联互通。


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抓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这是广东乡村大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机遇。省人大代表,韶关市翁源县得宝家庭农场市场销售、广东绿宝农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郑桂林建议,这项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一是盘活县镇村三级,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农业需求,打造多个具有活力的区域经济发展小中心。二是要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努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

图片

  近年来,茂名市的文化建设正发生重大变化,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石油文化、荔枝文化、海洋文化等历史文化不断提升,公共文化场馆覆盖了广大群众,立足本土的群众文艺作品送到了百姓中间、走上了更广阔的舞台。这是广东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文化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的注脚。

  当前,广东正在推进文化强省“六大工程”建设,如何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努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省人大代表,广东省文化志愿者总队茂名分队秘书处秘书长、茂名市文化馆文化志愿者办公室主任袁湄建议:一是要加大推动粤西地区“冼夫人”文旅产业和文旅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业,要让外来的群众记得住我们粤西地域文化,要让归来的游子记得住乡愁。二是要加大力度创建粤东西北地区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区,促使全省文艺人才队伍“一盘棋”,打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艺术精品,让“艺术+非遗+文创产业”走得更远。


加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

图片

  优质的生态、美丽的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据广东省林业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8.66%,远超全国24.02%的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我省建设完成了1.1万公里的景观绿道,建成了11个国家森林城市,城乡的宜居品质在不断地提升。

  同时也要看到,人们对绿美广东建设有着更高的期待,我省绿化品质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省人大代表、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副所长杨凤玺建议:一是强化科技支撑,特别是通过强化优异资源的创新利用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通过科技支撑来促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二是持续推动绿化造林工作,提高全省的森林、园林等植被覆盖率;三是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生态惠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特色经济作物与配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进优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