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蔬菜研究所 > 首页其他 > 媒体聚焦

【广东农业技术推广】广东冬瓜:挺立潮头领风骚

时间:2025-04-30 07:15 来源:广东农业技术推广 【字体:

广东人一年四季喜欢煲汤,

正所谓“日日煲靓汤”,

一份冬瓜盅

更是体现出粤菜的独特精髓。

广东对冬瓜有着独特的偏爱与贡献。

作为我国冬瓜主产区之一,

广东冬瓜年种植面积约占全国1/5,

全国首位,

年产值超过150亿元。

广东选育的黑皮冬瓜,

作为南菜北运优良代表类型,

“硬控”全国人民餐桌。

高品质口感型、

功能保健型、

赏食兼用型、

加工专用型等

新型冬瓜品种也逐渐登场,

促进消费市场不断提鲜。


  广东冬瓜产业蓬勃发展,背后离不开一粒种子。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批科研院所、种业企业陆续投入冬瓜育种研究,围绕高产、易种、耐运、好吃不断攻坚,育成一批响当当的冬瓜品种。目前,广东冬瓜种业科研水平居于国际领先。

  

  广东冬瓜之于全国

  冬瓜,寻常瓜果蔬菜之一,原产于中国南方以及东印度等地,其清热解暑,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为何称之为冬瓜?《广雅》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冬瓜经霜后,皮上白如粉涂,其子亦白,故名白冬瓜,而子云白瓜子也。”意思是说,冬瓜成熟之后,身上会披上一层白霜,与冬日白雪落在上面相似,故名为冬瓜。

  在我国,冬瓜称得上是瓜类蔬菜里面的“扛把子”。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冬瓜生产、加工、消费国,全国冬瓜年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规模位列瓜类蔬菜中第二。

  冬瓜喜温,我国主要的冬瓜产区在华南、华中、华东及西南各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冬瓜成为我国南菜北运的主要品种之一。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份种植冬瓜,包括广东、湖南、河南、云南、广西、四川、江苏、海南、福建、山东、江西、陕西、河北、重庆、安徽、山西、内蒙及新疆等。其中,广东冬瓜之于全国,意义深远。

  从规模看,广东是我国冬瓜的主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约占全国1/5,全国首位,年产值(含加工产品)超过150亿元。在广东冬瓜种植版图中,清远、揭阳种植面积居前二位,10万亩以上,以英德、清新、揭东、揭西、惠来等区县为主;此外,江门台山、开平,佛山三水,惠州博罗、龙门,湛江遂溪、廉江,广州增城等地均有规模种植冬瓜。

  从科研看,我国冬瓜研发水平处于国际领先,而广东又走在全国前列。广东收集保存全世界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冬瓜种质资源;广东省农科院牵头绘制世界上第一张冬瓜全基因组图谱和变异组图谱,推动冬瓜育种技术由传统常规育种提升至分子标志辅助育种,逐步向分子设计育种过渡。

  2023年~2024年,广东“铁柱2号”冬瓜和配套的“冬瓜减量施肥及三护栽培关键技术”,连续两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品种、技术“配套”入选,在所有入选项目中十分罕见。

  IMG_0329.png

  ▲ 铁柱2号

  从市场看,广东黑皮冬瓜已成为最受市场欢迎的品种类型之一。冬瓜按果实老熟后外果皮颜色及表面是否有蜡粉,可以分为黑皮冬瓜、青皮冬瓜和粉皮冬瓜。冬瓜在经过漫长的自然进化与人工选育之后,逐渐形成了有蜡粉和无蜡粉类型,其中无蜡粉的,就是人们常见的青皮冬瓜,果皮呈浅绿色;有白色蜡粉的,就是粉皮冬瓜。上世纪80年代,广东地区从青皮冬瓜中定向选育出黑皮冬瓜,黑皮冬瓜外皮呈深绿色、体积较大、肉质厚实、经得起长时间炖煮而不烂、甘甜爽口,有浓郁瓜香,逐渐发展成华南地区主栽类型,推广至全国10多个省份,产品出口东南亚、北美洲等。近年来,广东一批特色冬瓜品种也渐渐走上全国舞台,需求量和栽培面积日益增加。

  

  进击的黑皮冬瓜

  黑皮冬瓜是华南地区的主栽冬瓜类型,过去20年,广东黑皮冬瓜品种不断更新换代,对引导冬瓜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核心作用。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谢大森是冬瓜育种的领头人之一,据他回忆,我国冬瓜育种工作起步较晚,21世纪以前,各地主栽冬瓜品种以农民自留种为主,产量和抗性逐年下降,品质和外观良莠不齐,严重制约了冬瓜产业的发展。广东也是如此。

  1998年起,广东广泛征集冬瓜种质资源,开展品质分析及抗性筛选,2006年,由谢大森团队育成的黑优1号冬瓜通过审定,这是我国第一个审定的黑皮冬瓜杂交一代品种,也是早期引领广东冬瓜产业变革的一大重点品种。与市场上绝大多数品种不同,黑优1号颜色更靓、形状更好,抗病性和产量也大幅提升,2007年~2010年均被列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2010年,黑优2号通过审定,其瓜皮转色早,瓜形匀称,于2012~2014年被列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

  至2012年前后,广东省栽培的冬瓜品种已经基本以自主选育的黑皮冬瓜类型为主,如东莞黑皮冬瓜、黑优1号冬瓜、黑优2号冬瓜、炮弹1号黑皮冬瓜、铁心999黑皮冬瓜、黑先锋大冬瓜等。此外,还有农户自留种以及部分蔬菜种业公司推出的黑皮冬瓜品种。如清远杂交黑皮冬瓜、黑将军黑皮冬瓜等。其中,东莞市香蕉蔬菜研究所育成的常规品种东莞黑皮冬瓜,于2004年通过审定,在华南地区大面积栽培,被评为名优产品。

IMG_0330.png

▲ 墨宝冬瓜

IMG_0331.png

▲ 赏食兼用型冬瓜-金宝冬瓜

IMG_0332.png

▲ 冠华小冬瓜

  作为全国冬瓜生产大省,广东冬瓜销往全国各地。与此同时,冬瓜运输过程中破损率高、不耐储藏的问题日益成为产业痛点。

  基于此,2013年起,广东省陆续育成铁柱、铁柱2号。铁柱系列冬瓜从果肉下功夫,缩小冬瓜内腔,提高果肉密度,使冬瓜致密性更强、更紧实,有效解决了冬瓜运输过程中破损率高以及不耐储藏的问题。2013年铁柱黑皮冬瓜通过广东省审定,2014~2017年、2019年被列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一度成为当时全国种植面积最大、销量最大的冬瓜品种。铁柱2号于2016年通过审定,同时解决了长途运输损耗高、种子休眠期长、发芽率低等多项产业关键问题。该品种于2018年、2020年、2022~2024年入选广东省主导品种,并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

  截至2023年底,“铁柱2号”在广东、广西、海南、江苏、河南、湖北等省区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200万亩以上,占广东省同期黑皮冬瓜40%以上的种植面积,成为我国当前推广面积最大的黑皮冬瓜品种。

  

  餐桌上的“新贵”

  一花独放不是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趋于品质化、个性化与多元化。适应新需求、新业态,广东陆续育成一批高品质口感型、功能保健型、赏食兼用型、加工专用型等丰富的新型冬瓜品种,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粉皮冬瓜相对黑皮冬瓜食用口感柔软、耐日灼,消费需求越来越大。广州市农科院研究员乔燕春等育成的早中熟类型粉皮1号冬瓜,是中筒圆柱形粉皮冬瓜,于2022年通过广东省评定,味清香,商品性好,适应性广。

  小果型冬瓜更适合小家庭,研发也日益受到重视。早在2003年广东就有穗小1号小型冬瓜通过审定,由广州市种子总站、广州市白云区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当时该品种出口每斤收购价比广东黑皮冬瓜高0.2~0.5元。2014年,东莞市香蕉蔬菜研究所育成的莞研1号小冬瓜进一步推动了华南地区小冬瓜市场发展。近年来,小型冬瓜品质日益提升,受到消费者青睐。例如,2017年,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小型黑皮冬瓜杂交一代品种墨宝冬瓜通过广东省审定,该品种果实短圆筒形、整齐匀称,皮墨绿色,肉质致密,品质优良,2023~2024年连续入选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广州市农科院育成的冠华小冬瓜,2022年通过广东省评定,各地种植反映较好。

  加工型冬瓜成为研究重点。我国冬瓜加工制品年产量约60万吨,主要有冬瓜蓉、冬瓜糖和冬瓜茶等形式,目前我国冬瓜品种品质稳步提升、种植面积稳定,加工规模有扩大趋势,加工专用品种研发取得进展。例如,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适合爬地栽培的爬地1号冬瓜,是加工专用型冬瓜新品种,加工脱水后的瓜蓉粗,产出显著高于普通品种。

  赏食兼用型冬瓜、水果冬瓜品种也在陆续推出,受到广大群众喜爱。例如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金宝冬瓜,生长势强,果型美观、果皮黄色、果肉洁白、细腻无渣,正随着农业文旅等第三产业发展打开市场;水果型“雅翠1号”冬瓜,果肉绿色,肉质致密致密,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IMG_0333.png

▲ 粉皮1号冬瓜

  长久以来,广东冬瓜作为我国冬瓜产业的“弄潮儿”,以市场需求为航向,一次次实现新品种的突围,未来,也必将在产业发展大潮中继续劈波斩浪,开辟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拓展:广东黑皮冬瓜部分区域品牌


  佛山三水

  三水黑皮冬瓜,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也是广东省蔬菜类产品中的第一件产品商标。产于佛山市西北部,北江、西江与绥江汇流三水所辖的白坭镇、西南街道、乐平镇、芦苞镇、大塘镇、南山镇等。目前,三水区黑皮冬瓜种植面积达到260公顷,年产量近2.34万吨。白坭镇近年来围绕打造黑皮冬瓜品牌的各种文化活动轮番上阵。

  清远英德

  清远英德素有“岭南古邑”之称。英德还拥有“中国黑皮冬瓜之乡”的称号,是广东省最大的黑皮冬瓜的主产区,自北宋史料就可查到英德规模种植冬瓜的记载。

  广州增城

  黑皮冬瓜是“增城十宝”之一,增城小楼镇西境村素有“冬瓜村”的美誉,有增城最大的黑皮冬瓜种植点及批发点。这里产出的黑皮冬瓜个头大,肉厚清甜,做成冬瓜宴,菜式层出不穷。

  台山冲蒌

  作为冲蒌最负盛名的特产,冲蒌黑皮冬瓜以产量多、质量好、价格高著称。冲蒌镇于2004年10月注册“冲蒌牌黑皮冬瓜”商标,成为台山市第一个农产品著名商标,产品远销京、津、沪等20多个省、市。

  开平潭碧

  潭碧冬瓜主要产自江门市开平区苍城镇潭碧村等地,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它的外形不同于一般黑皮冬瓜的炮弹形,而是矮短扁鼓。单瓜重约3千克,肉厚瓤少,肉质坚实,清甜爽脆,久贮不失水不霉烂。2022年,“潭碧冬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云浮云安

  都杨黑皮大冬瓜,主产于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杨柳村,故而又被称作“杨柳大冬瓜”,是云浮云安区特色农业品牌,被列入广东省地理标志培育产品。都杨大冬瓜种植历史悠久,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就畅销珠三角和港澳地区,早在2001年就被评为云浮市“农业名牌产品”。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金颖路66号    邮编:510640

粤ICP备16101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