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稻研究所 > 所内新闻

水稻所举办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学术交流会

时间:2025-10-28 10:11 来源:本网 【字体:

       10月25日,我所举办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学术交流暨科技成果展示会。本次会议聚焦粮食安全与水稻遗传改良前沿,汇聚全国水稻科研力量,共谋种业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我院党委书记邓诣群、副院长何秀古,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农业农村科技处处长胡胜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副处长刘凯以及中国水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专家,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海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广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安徽、湖南、江西等省水稻种业企业代表、我院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水稻所科技人员等1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水稻所所长何秀英主持。

       会上,邓诣群、谢华安、胡胜春分别致辞。邓诣群简要介绍了水稻所在水稻育种和稻作新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工作成效,表示希望与会专家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求,全面加强生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种业市场培育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推动优质品种加速转化落地,为广东及南方稻区的水稻产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科技支撑。

       谢华安表示,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是我国水稻科技创新的“国家队”,而遗传改良研究室更是这支队伍的核心与先锋,肩负着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的历史使命。希望本次学术交流会,能进一步启迪科研思路,共同推动我国水稻遗传改良研究迈上新的台阶。

       胡胜春表示,“十五五”时期是广东全面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期,希望省农科院水稻所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和稻作科技创新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服务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随后,与会领导、专家共同为水稻所耀祥楼揭牌,并参加水稻所科技成果展厅启用仪式。“耀祥楼”以我国著名水稻育种学家黄耀祥院士命名。黄耀祥院士通过人工杂交育成第一个半矮秆水稻良种广场矮,水稻矮化育种的成功,使水稻抗倒性大幅提升,是水稻育种史上的重大突破,被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

       学术报告环节,谢华安作了题为“科技创新与粮食安全”的主题报告。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王克剑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张桂权教授、水稻所柳武革研究员、中国水稻研究所阮刘青研究员则从杂种优势固定研究、后基因组时代的绿色超级稻、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广东不育系创制与杂交稻优质化育种、科技成果传播等角度分别作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需求,全面深入探讨了水稻生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等研究话题,现场研讨氛围热烈。

       会后,参会专家、企业代表前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清远基地,参加水稻所与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种业集团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华茂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广西桂稻香农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4家公司的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并实地观摩新品种展示。

       本次会议以“遗传改良、科技赋能、产业融合”为主线,系统展示了水稻所最新科研进展与转化成效,为全国水稻科研单位、企业与专家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会议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促进全国水稻科研力量的紧密协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共同为我国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地址:广州市金颖东一街3号    邮编:510640

粤公网安备44010602013764号粤公网安备44010602013764号 粤ICP备16101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