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媒体聚焦

【转梅州日报】科技赋能稻花香!科技特派员助力平远县泗水镇禾子稻产业振兴

时间:2025-09-01 17:46 来源:本网 【字体:

    “禾子稻”是平远县泗水镇特有的地方水稻品种,分为高秆和矮秆两种类型。其中高秆植株高度可达近2米,穗短粒圆,所产米粒清香浓郁、口感爽滑,不仅是酿造禾米酒的上佳原料,也是制作客家传统小吃“黄粄”的重要材料。然而,2024年泗水镇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导致当地千亩禾子稻稻田严重受损,耕地生产力下降,直接威胁这一特色作物的延续与发展。

    面对这些情况,由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专家组成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迅速反应,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援助行动。从抢收留种到规模化复产,从土壤修复到品质管控,团队为禾子稻产业注入科技动力,助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产业实现韧性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精准修复土壤,重建健康耕层

    特派员团队深入灾区,指导农户初步恢复耕层后,系统采集代表性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土壤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但存在强酸性(pH<5.5)、有效磷严重缺乏(3.77–5.20 mg/kg)等问题,氮磷钾比例明显失衡。针对这一情况,团队指导农户先施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和酸碱调节,再通过增施钙镁磷肥等方式补充磷元素,快速、精准地提升土壤健康指标。



    推行抗逆栽培,守护稻米品质

    为增强水稻抗逆能力,团队重点优化水肥管理措施,推广含硅叶面阻隔剂等生理调控技术,有效提升植株抗病抗倒伏能力。在病虫害防控方面,团队指导使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科学应对局部发生的稻瘟病和稻纵卷叶螟,强调杜绝农药残留,严格控制化肥用量,全方位保障禾子稻的优良品质与食用安全。水稻成熟后,团队还抽样检测稻米重金属含量,逐步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建设示范基地,提升产业链价值

    特派员团队以“抓龙头、强产业”为思路,聚焦禾子稻品种保护、绿色种植管理及深加工等关键环节,在梅州市平远梅畲农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园区内合作打造禾子稻种植示范基地。团队不仅加强对地方品种“禾子谷”的系统保护,在过去选送样本至省市科研单位进行育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新选育的禾子稻品种及配套绿色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同时,团队积极谋划指导开发以禾子稻为原料的功能性食品及高附加值衍生品,同步推进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预计产品溢价可达30%以上,有效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通过多项科技措施的综合实施,2025年泗水镇禾子稻种植面积已恢复至1500余亩,预计总产量达70万斤,产业规模基本恢复至灾前水平,实现了快速复产和稳定发展,展现出较强的产业韧性与科技支撑成效。科技特派员团队的精准帮扶,为地方特色农业产业抗灾复苏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地址:广州天河区金颖路66号G3栋    邮编:510640

粤公网安备44010602013764号粤公网安备44010602013764号 粤ICP备16101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