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所在荔枝资源群体遗传和果实性状形成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果树所荔枝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Genome Biology(中科院生物学一区Top,IF5y=16.3)发表题为“Comprehensive genomic and phenotypic analyses reveal the genetic basis of fruit quality in litchi”的研究论文。果树所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果树所严倩副研究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冯筠庭副研究员和果树所陈洁珍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华南农业大学夏瑞教授和果树所欧良喜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果树所文英杰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生黄刊,华南农业大学麦迎晓博士和郝彦伟副教授也参与了该项工作。
在本研究中,对来自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广州)从全球收集的276份具有代表性荔枝种质资源进行了重测序,构建了迄今为止荔枝(乃至整个无患子科)最全面的遗传变异图谱。通过对21个果实品质相关性状进行表型分析,进一步结合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鉴定了总计460个与果实性状显著相关的SNP和1,807个候选基因。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定了190个荔枝品种果实的糖组分和含量,通过比较LcSAI蔗糖和还原糖种质中的差异,开发了一个与糖组分和含量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用于荔枝育种的早期筛选,缩短育种周期。本研究揭示了荔枝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通过全面的基因组分析和表型分析,阐明了果实品质的遗传基础。
该研究得到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22B0202070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02333,#32072547和#32102320),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Grant No.GuikeAA23023007-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A1515011031),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CARS-32-01),果树所自主培育项目(2299)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13059-025-036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