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媒体聚焦

【农业检测】最美农业质检人——王富华

时间:2018-11-08 10:07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图片说明

  “人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现状,我相信汗水从不会白流。”这是王富华对记者反复强调的话。

  在广东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中心(农业部蔬菜水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主任办公室,记者见到了王富华,朴实无华,谦逊有礼。从少年到中年,王富华与生活斗意志,与环境斗勇气、与条件斗毅力,如今花白的头发、渐渐高起的发际线似乎诉说着一名实干家的奋斗历程。

  面对我们的采访,王富华反复地说自己的工作是很普通的,比不了大学者、大企业家,但是谈到母校时,王富华的面庞却不时浮现阵阵愉悦。

         生活的苦难压不弯“苦孩子”的脊梁

  1962年7月2日,王富华出生在湖北鄂州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贫寒,是王富华儿时深刻的记忆。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连身合体的衣服都没有。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又怕家人担心,年仅16岁的他经常瞒着家人到工地帮忙搭建竹制脚手架打零工来补贴家用。

  苦难没有磨灭这名农家子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抗争。王富华一直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求学,当时高中的老师发现了王富华在化学上的天赋,极力鼓励王富华报名当时的“高考快班”学习并参加高考。五块钱报名学费!这个如今听起来少之又少的钱却让王富华一筹莫展,最后是姑姑的资助帮助他打开了高考的大门。1978年,王富华骑在牛背上正放着牛,得到了“高考录取”消息,成为华中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前身)土化专业的一名大学生。

  在华农,家庭的贫寒依然重重地压着王富华,因为舍不得买鞋,王富华没有一双像样的球鞋,整个夏天都只能穿着一双拖鞋。为了省下坐车需要的3角钱,王富华硬生生地从学校步行十公里到街道口看望同学。生活确实和这样一个青年开了很多的玩笑,但是王富华却懂得活得坦然,“既然我不能立刻改变我的家庭和我的生活,我只有去适应,我必须要学会吃苦,敢于吃苦,踏实学下去,生活总会有变化。”为了能够掌握水稻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王富华大夏天就顶着烈日高温,蹲在田头地里,定时在水稻田里测量温度,不时地在水稻田里转悠,观测生长变化,每日早起晚归,从酷暑炎夏做到严寒冬日。

  王富华印象最深刻的是,分析整理观测半年记录的数据之后,好不容易写出来的论文交给尹名济教授,却遭到了退回重写的结果。原来,王富华把论文第三页和第四页订反了,这让治学严谨的尹教授不能接受。在那个年代,论文是全靠手写,连一个错字都不能出现,这就需要写论文的学生反复写很多次。于是,王富华又踏踏实实地重新誊写了论文,直到尹老师满意为止。“感谢尹老师,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工作马马虎虎,不注重一些细节,不严谨认真,还搞什么科研?”王富华回忆道。尹老师做学问的严谨认真一直深深地影响着王富华,一直鞭策他做一个凡事认真、一丝不苟的人。

         艰苦支边磨砺着有志青年的意志

  “一个人固然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下能够更快成长,但还有一条路就是用手用脚用头用苦干拼出一条路,我既然选择不了第一种,那我就选择第二种。”在人生的道路上,王富华一直秉持“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华农精神,历经贫苦和艰辛的修炼,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大学毕业后,王富华服从学校分配到黑龙江支边,在一个偏远县城的农校教书。那里多半年是冰天雪地,交通不便,通讯设备也落后,与外界的联系全是依靠寄送信件。

  环境艰苦,吃住不习惯,路途遥远,思乡心切。王富华对待工作没有消极应付,而是尽心尽力把该教授的课程安排妥当,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校的每一个老师都知道有个吃苦耐劳的小伙子叫王富华。在一次与农校校长谈话中,王富华坦诚地说:“我想家,我不会永远留在这里。但我会努力工作,因为这是我应尽的职责,请您放心。”一番话让农校的领导对王富华刮目相看。

  1985年9月份中下旬,王富华收到了从黑龙江调回湖北省农科院的调令,这时的王富华已经在农校苦干了3年半,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么优秀的年轻人会迫不及待收拾行李回湖北农科院大显身手的时候,王富华却请求留下来再教到12月份,“我当时其实就一个想法,我要把这学期的课教完,我要对得起我的学生,不能因为我个人耽误那么多学生的课程和他们本安排好的学习进度,那样我会内疚一辈子的。”就这样,王富华推迟返汉3个月,继续认真完成剩下的教学任务,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所学专业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和当地的老师。

  12月底,“富华要走了!”当时整个农校听到这个消息都会不约而同地准备各自的送别礼物。

  校领导为此特意打造了一套珍贵的家具让王富华带回湖北,至今这套特意打造的家具还在家中摆置着,从黑龙江到武汉到广州,人在哪、家在哪、家具到哪。东北人送别珍贵的朋友时喜欢包饺子,而且必须要让离开的人吃到自己包的饺子才算真情真心送别。走的那一天,农校的同事们家里都张罗着包饺子,一家一家的来送别。为了不错过火车又不辜负大家的深情厚谊,王富华一家一家地跑着去吃,上一家的饺子都只能在跑的过程中一边咀嚼下咽,有时候上一家的饺子还没来得及咽下就吃下下一家的饺子,“那一顿吃的是真饱!”王富华回忆当时的情景幸福地笑着。更令王富华感动的是,学生们大冬天里乘着两辆大卡车,每个人脸上被风刮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就为了目送自己离开,就为了挥一挥手致意,“当时我上了火车看见他们还在挥动的手,哭了整整近一个小时,这是多么厚重的情意啊,回报的情意浓重地暖到心底。”谈到这里,王富华有一丝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悄悄用手拭去。

图片说明

  1985年12月,王富华正式调回湖北省农科院,在科研方面还只是一个新手,需要从一名支边教师转变成一个研究员,为此,王富华在工作上付出了超常人的努力,凭借着敢于吃苦,从小事到大项目,把大学时的严谨认真的态度和支边的负责踏实的精神均拿了出来,在科研事业上逐渐走上正途。38岁成为研究员,1995年被任命为湖北省农科院农作物监测中心主任,也是当时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

  随着农科院内部调整,受广东省农科院的邀请,王富华来到广州组建广东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中心和农业部蔬菜水果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初到广州,人生地不熟,手底下仅仅有6名职工,要组建两个中心绝非易事,还需要有足够的创收能力。不仅如此,王富华来到广州失去在武汉的副处级编制,仅保持研究员身份,面临的是没人没钱没待遇的困境,这对当时的王富华团队来讲是艰巨的。

  “愚公移山也总有一天会成功,我们面对的事情会比移一座山难吗?”为了能够顺利建成两个中心,王富华凭借毕业后长期从事监测工作经验,借鉴相关检测机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各种渠道来招收有能力有想法的研究生加入团队,并努力向院里争取最大资源。在王富华的坚持和努力下,两个中心的基本雏形慢慢形成,原本的团队开始创收,项目渐渐得到开展,一切开始走上正轨。随着这几年的发展,中心目前的年创收已经达到了两千万元,科研经费也有了较稳定的保障。

  除了提高中心的创收能力,王富华也将汗水洒在了科研上,没白天没黑夜,白天干工作,晚上搞科研,多年前已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全国知名专家、广东省农科院一级学科带头人、二级研究员。科研方面广结硕果,主持的3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均已通过验收,编写著作16部,其中主编2部,获批专利10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先后荣获得主要奖项有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和中国分析测试二等奖各1次,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农业推广一等奖各两项。另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等87项已颁布实施。

                    “似水流年狮山情”

  “似水流年狮山情”这是王富华想起母校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想起当年的求学,王富华都是满脸敬畏:“母校教给我知识,教我做人的道理。教给我最受用的就是严谨求实、认真踏实的作风,这是我人生发展中最宝贵的财富,我对母校十分感恩。”每每谈到当年的一些生活细节,王富华宛如一个才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对母校的景色留念至极,偶尔抬手摸摸脑门也难掩脸上开心的笑容。华农,已然与他的生命镌刻在一起。

  “没有华农,就没有今天的我。”王富华老师铭记着当年的华农情。他的办公桌上摆着当年和好友在华农拍的照片,摆着校友会的照片,摆着他和华农珍藏的记忆。王富华老师的谦逊、勤勉是一种气质,和他聊天没有压迫感,也没有陌生感,是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学长与你娓娓道来几十年来他的人生道路。王富华对学校的感恩如他的品质一样,不挂在嘴上而落于实事。如今的王富华是我校兼职博士生导师,每年都会接受许多的学生到广东省农科院来攻读硕士、博士,倾身传授知识,指导研究方向,将华农严谨求实的态度继续传承给学生。同时,王富华也于2017年当选为我校资环学院广东校友会会长,积极发展校友会资源,为母校贡献力量。王富华在母校12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寄语母校学子:“心怀一个华农学子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遇到问题积极思考而不是抱怨环境;同时也要注意从小事做起,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才能更好地仰望天空;最后希望学子们能够适应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2017年9月6日,记者获悉王富华领导的广东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中心获评农业部首批10家国家农业检测基准实验室,这是对一名实干家几十年苦干最好的馈赠。

  本文来源于:《农业检测》

  网址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ODY1NDE0MA==&mid=2651229012&idx=1&sn=ca23b9eb54aface47110690ae354d908&chksm=8020dd87b757549156d4fcea1bcc3aaf8267ff0dabd468c0f361670c2d32b2cf72689bacdce5&mpshare=1&scene=1&srcid=1023oG6m8Lde60Ahuy2FZDKL&pass_ticket=UQcrMq16Jbp886wtvd1AlyfVnp6K6U6B32RxBboXTTv9asRCjzUTdBqVw4r4Lis%2F#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