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服务三农 > 主推技术

茶叶生产技术

时间:2022-08-26 16:38 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字体:

  优质高效生态茶园栽培关键技术

  集成茶园复合栽培技术、土壤可持续培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了以优质、安全、高效为目标的生态茶园栽培关键技术体系。该技术成果获得2014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01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2016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入选2017年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人:唐劲驰  唐颢  黎健龙  周波

  联系电话:020-85161049/38272892  0763-2500632

  电子邮箱:jingcht@126.com

  土壤可持续培肥技术

  针对影响我省生态茶园发展的茶园施肥存在的偏施化肥、氮磷钾配比失衡、有机肥投入不足、缺乏商品化茶树专用肥等问题,研究建立了生态茶园土壤可持续培肥技术:(1)茶树专用型生物有机肥研发技术,以纯植物源有机废弃物(中草药渣、茶渣、果渣等)为主要原料,研发了茶树专用型有机肥及生产工艺;(2)生态茶园可持续培肥技术:利用土壤工程生物-蚯蚓生物学特性,建立了与生态茶园相配套、实用化的可持续培肥技术。实施方式有:其一是在茶园施入秸秆、牛(羊)粪后,接种蚯蚓;其二是将牛(羊)粪、茶渣、蘑菇渣等按一定比例混匀后,接种培养蚯蚓,生产蚯蚓和蚯蚓粪肥,既有助于养殖场禽畜粪便的资源化处理,又能满足茶园土壤培肥需求。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人:唐颢  周波

  联系电话:020-38272892/13802425765

  电子邮箱:390459516@qq.com

土壤可持续培肥技术.jpg

  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

  茶小绿叶蝉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新梢汁液,受害芽叶沿叶缘变黄,叶脉变红,叶片卷曲粗老,严重时,芽叶、叶缘红褐焦枯,芽叶生长停滞,甚至全叶焦枯脱落。防治策略上,以完善茶园生态多样性为基础,创造不利于害虫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并综合运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使茶小绿叶蝉的为害得到有效控制。综合防控技术:预测预报+栽培管理(轻修剪+施肥+封园)+保护利用天敌(铺草+种植遮荫树)+窄波LED灯(天敌友好型杀虫灯)+数字化色板+植物源农药+化学防治。其中,化学防治作为应急措施。植物源农药可选茶皂素、黎芦碱、除虫菊素等。化学农药可选虫螨腈、唑虫酰胺等。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人:黎健龙  唐颢

  联系电话:0763-2500632/020-38272892

  电子邮箱:teaplanting@163.com

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jpg

  茶毛虫绿色防控技术

  茶毛虫又名茶毒蛾、摆头虫、毒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是茶树食叶类的害虫之一。综合运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应急防控可采用化学防治。农业防治措施:轻修剪、耕作灭蛹。保护和利用天敌: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寄生蜂、鸟类)。理化诱控:在茶毛虫成虫发生期用窄波LED杀虫灯(天敌友好型杀虫灯)或利用性信息素诱捕。科学用药:生物药剂可选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苦参碱、印楝素等。一般不建议使用化学农药,如发生严重须采用化学农药防治时,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如茚虫威。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人:黎健龙  唐颢

  联系电话:0763-2500632/020-38272892

  电子邮箱:teaplanting@163.com

茶毛虫绿色防控技术 (1).jpg

茶毛虫绿色防控技术 (2).jpg

  灰茶尺蠖绿色防控技术

  灰茶尺蠖又名拱拱虫、吊丝虫,属鳞翅目尺蛾科,是茶树食叶性害虫之一。综合运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应急防控可采用化学防治。农业防治:人工捕杀(其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保护和利用天敌: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寄生蜂、鸟类)。理化诱控:越冬代成虫羽化前放置灰茶尺蠖信息素诱芯诱捕;成虫发生期用窄波LED杀虫灯(天敌友好型杀虫灯)。科学用药:生物源农药可选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菌、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等。化学农药可选茚虫威、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人:黎健龙  唐颢

  联系电话:0763-2500632/020-38272892

  电子邮箱:teaplanting@163.com

灰茶尺蠖绿色防控技术 (1).jpg

灰茶尺蠖绿色防控技术 (2).jpg

  红茶加工生产技术

  田间采集一芽二或三叶按:鲜叶→萎凋→揉捻(揉切)→解块→发酵→烘干→毛茶的工序全机械生产加工。技术指标为:鲜叶要求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匀净;萎凋至含水量60%左右,即柔软如棉,紧握成团,松手不弹散,嫩梗折而不断;揉捻(揉切)要求条茶细胞破碎率80%以上,茶叶成条率90%以上,发酵要求青气味消失,甜香显露为适度;烘干毛火温度110~120℃,足火90~100℃,含水量低于6%。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人:黄国滋

  联系电话:0763-2286140

  电子信箱:hgz67@126.com

红茶加工生产技术.jpg

  白茶加工技术

  传统工艺制作的白茶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死青,导致产品青味重、外形不鲜绿、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本技术在传统白茶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包括白茶萎凋时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控制技术,以及加工过程中的一系列配套技术,制成的白茶品质稳定,内质清香、滋味鲜醇,同时可以保证青绿鲜活的外形。克服了传统工艺中的缺点,使白茶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电话:0763-2500313

  联系人:苗爱清

  电子邮箱:Miaoaiqing248@163.com

白茶加工技术 (1).jpg

白茶加工技术 (2).jpg

  红茶智能萎凋技术

  萎凋是决定红茶品质的关键性工序,但萎凋适度的判断依然依赖于资深制茶师,同时也未实现智能化。使用本实用新型智能萎凋槽对茶青进行萎凋,基本替代人工萎凋操作,操作简单,萎凋适度时不需人工查看,减轻了劳动强度;萎凋程度各批次相对一致,红茶品质稳定,所制成品红茶能保持原有高档名优红茶的品质要求;实现智能化操作,有效带动红茶生产全过程智能化的发展。应用示范效果良好,获得观摩茶叶企业、合作社、茶农的一致好评,反响强烈。该技术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授权号:ZL201521000054.4。该专利2016年11月获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铜奖。已申请农业厅2018主推技术。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人:苗爱清

  联系电话:0763-2500313

  电子邮箱:Miaoaiqing248@163.com

红茶智能萎凋技术.jpg

  夏暑茶提质增效加工技术

  以陈香茶加工技术工艺及技术规程为基础,同时利用夏暑季低档原料加工创新红茶和速溶茶,拓展了广东夏暑茶的产业发展空间。研发出具有“陈香、陈色、陈韵”特定品质风格的“广东陈香茶”系列产品9个。设计建成一条年产100吨的陈香茶加工示范生产线。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人:黄国滋

  联系电话:0763-2286140

  电子邮箱:Hgz67@126.com

夏暑茶提质增效加工技术.jpg

  茶叶快速陈化(醇化)技术

  陈年老茶的独特功效和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目前茶叶自然陈化的方式,时间长、易污染、稳定性不足。本技术通过控制光、气、温、水等综合因子,利用不同工艺控制可实现不同类型茶叶的快速陈化,所形成的陈化产品安全无污染,批次稳定,在陈香尽显的同时能够保持不同茶类特有的品质风格。同时,本技术还可实现低值茶、夏暑茶的快速醇化,促进滋味醇和,提高茶叶香气,实现低值茶或夏暑茶的提质增效。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人:苗爱清

  联系电话:0763-2500313

  电子邮箱:Miaoaiqing248@163.com

茶叶快速陈化(醇化)技术.jpg

  高韵味生普初制技术及高效陈化技术

  生普年份茶是长时间贮藏的茶叶,本技术在摸索陈化条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纯物理技术处理1年,相当于3-5年贮藏时间的综合技术(专利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年份茶的经济价值(专利技术)。利用本专利技术加工的普洱生茶,香气浓郁持久、“杯底留香”,茶汤滋味浓醇、回甘强烈,“茶韵”显,有助于提升平地(低海拔)茶的“茶韵味”,有利于夏暑茶品质的增进和效益的提高。授权/许可使用(发明、实用新型,授权,ZL201710565650.4、ZL201610509300.1、ZL201620683661.3)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人:马成英

  联系电话:02085161046  18576329100

  电子邮箱:machengying@tea.gdaas.cn

高韵味生普初制技术及高效陈化技术.jpg

  高品质乌龙茶自动做青技术及装备

  系统集成了高品质乌龙茶做青技术,研发出自动化做青装备,实现了无人值守乌龙茶摇青、晾青。日处理400-600斤茶青的做青装备预计价格为60万元。授权/许可使用(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授权,ZL201710481334.9、ZL201720738570.X、ZL201730262134.5,软件著作权:2018SR020501)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人:马成英

  联系电话:020-85161046  18576329100

  电子邮箱:machengying@tea.gdaas.cn

高品质乌龙茶自动做青技术及装备.jpg

  自动化红茶生产线高效加工技术集成

  利用智能萎凋槽专利技术实现了萎凋叶含水量实时监控;红茶揉捻机组精准定量投叶及复揉,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无人值守红茶加工。授权/许可使用(实用新型,授权,ZL201521000054.4)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人:马成英

  联系电话:020-85161046  18576329100

  电子邮箱:machengying@tea.gdaas.cn

自动化红茶生产线高效加工技术集成.jpg

     自动化绿茶生产线高效加工技术集成

  针对不同类型绿茶工艺及客户品质要求,设计配套烘青、炒青、扁茶、卷曲形、颗粒无人值守生产线。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人:马成英

  联系电话:020-85161046  18576329100

  电子邮箱:machengying@tea.gdaas.cn

  广东黄茶加工技术

  广东黄茶加工技术(专利号:201710452201.9)生产出来的茶叶外形条索紧致,重实,色泽黄绿,内质香气纯正,汤色深黄明亮,滋味浓醇回甘,叶底浅黄色,叶芽完整,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与绿茶相比,可大大降低苦涩味,改善大叶种绿茶的口感与滋味,可综合利用茶叶资源,提高茶叶附加值,还保持并传承了广东大叶种黄茶的历史茗茶盛誉。依托本技术,本团队开发的三个黄茶产品“黄花闺女”、“鸿雁黄芽”和“金如意”,分别获2018年全国黄茶斗茶大赛获特金奖、金奖和银奖。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人:孙世利

  联系电话:020-85161045

  电子邮箱:sunshili@tea.gdaas.cn

广东黄茶加工技术.jpg

  柑橘类茶加工技术

  柑橘类茶加工技术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让茶与柑充分融合,产品能使柑(橘)果香茶香非常融合,深受很多柑橘茶类爱好者的青睐。其中英红九号柑红茶专利已获得授权(专利号:201611009734.1),英红九号柑系列(绿、白、黄、生普)茶和橘红茶等的制备方法均已申请了专利。柑橘类茶可以综合与充分利用夏暑等低质茶资源,实现茶叶的转型升级和低质茶资源的高值(质)化,推动茶业健康发展和茶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人:孙世利

  联系电话:020-85161045

  电子邮箱:sunshili@tea.gdaas.cn

柑橘类茶加工技术.jpg

  茶树花果综合利用技术

  茶树花粉收集技术、花发酵成茶花酒技术(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910213765.2)、茶花茶技术(ZL91100212.X)、花提取SOD技术、茶籽榨油精炼食用油技术、茶籽油制作手工皂等系列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茶园经济效益,具广阔应用前景。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人:庞式

  联系电话:0763-2500313

  电子邮箱:pangshi15@126.com

茶树花果综合利用技术.jpg

     低值英红九号茶资源创新利用与新产品开发技术

  本科技成果技术基于饮用英红九号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从功效物质基础、成分功效活性及其机制、低值茶资源创新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首次从夏暑英红九号中提取分离到高纯度的茶黄素和高降血糖活性的英红九号茶多糖;首次明确了英红九号具有抗氧化、解毒、抗前列腺癌、减肥、降血脂、降血糖和抗炎等功效活性,提出英红九号不仅适合做红茶,加工的其他茶类同样品质优异,并具有良好的功效活性;首次揉合了红茶、绿茶及乌龙茶的加工技术,创新加工工艺,开发出外形及品质更优异的英红九号红螺春产品;创新利用夏暑低值茶资源研发出英红九号“和(绿茶)、信(黄茶)、敬(红茶)、廉(白茶)”四茶类陈香茶饼,研发速溶茶新产品。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人:孙世利

  联系电话:020-85161045

  电子邮箱:sunshili@tea.gdaas.cn

低值英红九号茶资源创新利用与新产品开发技术.jpg